9.1 鲍林:学习和工作两不误
鲍林,美国人,1954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鲍林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父亲的离去对这个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母亲和孩子们面临贫困的威胁。母亲因此成了家里的支柱,不得不拼命干活以维持这个家庭。鲍林从上高中起就一直在为家里挣钱——送报纸、牛奶、挂号信。只要是能够挣钱,又不耽误上课的活,他都干过。曾有一段时间,他还当过电影放映员,利用周末的时间在附近的电影院里放电影。
尽管如此,这个家庭还是没有摆脱贫穷和饥饿的阴影,有时候甚至吃上顿没下顿。对此,母亲早就摆明了态度:高中毕业以后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作为母亲,做出这个决定也很痛苦:一边是爱学习、痴迷于化学的儿子,一边是面临生存危机的家庭。鲍林也很痛苦:面对贫穷的家庭,他没有勇气对母亲说“不”,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可是答应母亲,就意味着自己要失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学习化学的机会。经过周密的考虑和艰难的抉择,鲍林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了一个不用花学费的学校。这样他只要自己挣够书本费和生活费就行了。就这样,年仅16岁的鲍林进入了大学。
进入大学的鲍林虽然年龄比同学小,但是在学业上却很棒。他思维敏捷,记忆力超强,他所有的理科成绩都是优秀,尤其是化学,他知道的甚至比教授们知道的还要多。学习的同时,鲍林并没有忘记自己家庭的困难。他还是不停地打工挣钱:砍柴、擦地板,甚至为食堂切过肉……就这样,鲍林挣的钱不仅够自己花的,而且还补贴了家里。
少年时代的磨难,不仅没有中断他的学业,反而激励他更加努力。成年后的鲍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被人们称为“化学之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