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观点分歧或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如果因为这些情况而让我们在沟通或其他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时,我们就必须通过成功说服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归根到底,说服别人需要智慧,还要掌握说服他人的一些技巧,更需要我们有一种正确说服人的态度,而不单单依靠直白的语文。有哲人曾这样告诫人们:我们往往需要说服他人,但在多数情况下,解决问题领先的并不是犀利的言辞。请思考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景:当我们在与别人就某个问题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争论时,尽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服对方,甚至有时还会被对方反驳得哑口无言;当我们周围的人想做一件他自认为正确而实际不正确的事情时,我们可能想去说服他们,但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恰当。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不能说服别人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说服能力存在不足,所以,我们要学会的应该是善于用智慧来说服别人。
说服别人需要智慧,说服别人也有一定的规律,说服别人还是一门交谈与对话的艺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需要说服别人的事情时常会遇到,甚至有很多人天天都在从事说服别人的工作:律师、推销员、宣传员、外交官甚至教师、医师等人,他们很多时候都以不断说服别人为己任。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青少年说服的对象很多,比如,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同学、未来的上司、同事……有时候,在我们意外陷入困境时,我们更应该用智慧说服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人们,以免发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严重后果。
但是,说服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充分的智慧。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天,一个行人走在路上,风和太阳打赌。风说:“我可以吹掉一个人的大衣。”太阳同意打这个赌。于是,风使劲地刮,而那个行人却更用力地把大衣裹在自己身上。尽管风刮得越来越猛烈,但行人只会把大衣裹得更紧。最后,风不得不放弃了。太阳说:“我知道该应该怎样做。”于是,太阳开始将温暖的阳光洒在行人身上。几分钟后,行人慢慢松开了大衣。接着,太阳更温暖地照耀着这个人。最后,行人将大衣完全脱掉。凭着自己的温暖,太阳很快做到了风竭尽全力也没有做到的事情。
这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说服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们实现他们想达到的合理的愿望,所以,说服别人需要智慧。当太阳和行人的想法一致,都认为应该脱掉大衣的时候,就等于把行人说服了。可以说,说服他人靠的是一种赞同,而不是像风一样的征服企图,更不是口若悬河和控制操纵。
一个牧羊人和一个猎人是邻居。猎人家凶猛的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羊人的羊群。牧羊人多次请猎人把猎狗关起来,但猎人只是口头上答应,而没有实际行动。很快,狗又咬伤了几只小羊。
牧羊人忍无可忍了,他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明理的法官听了他的控诉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人,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你就多了一个敌人,而失去一个朋友。你是愿意与敌人作邻居还是与朋友为邻居呢?”“当然愿与朋友为邻啊!”牧羊人肯定地说。于是,法官给牧羊人出了一个主意,并保证牧羊人的羊群不会再受到骚扰,他还会与猎人成为友好的邻居。
牧羊人很兴奋,一到家,他就按法官说的,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人的3个孩子。看到小羊是如此的温顺可爱,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都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猎人怕猎狗会伤害孩子们的小羊,就做了个大铁笼,把猎狗锁了起来。从此,牧羊人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猎人为了答谢牧羊人的好意,开始送各种野味给他,牧羊人也不时用羊肉和奶酪回赠猎人。两人渐渐地成了很好的朋友。
所以说,要说服一个人,需要智慧,这种智慧会帮你找到最好的说服人的办法:要为他人着想,让他人能从你的努力中获得益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和德国相继战败投降,但日本仍在太平洋地区顽抗。美国军方担心士兵会因为德国投降而幻想战争会很快结束,致使斗志松懈。于是,美国军方就想说服士兵相信美日战争还会持续一段艰苦而漫长的时间。为此,社会心理学家准备了两份宣传材料。他们对一部分士兵进行单方面宣传,强调日军人数多,士气高,并且控制了很多当地资源,而美国战线相对较长、供给困难等,最后指出战争至少还要持续两年;他们对另一部分士兵进行双方面宣传,即除了说明那些不利因素外,也强调盟军的有利因素,最后同样告诉士兵距最后胜利还有两年时间。
后来,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原来就认为战争不会很快结束的士兵,也就是原来的态度就与宣传说服者一致的人,单方面宣传更能坚定他对战争还得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信念;而原来以为战争很快就要结束的士兵,双方面宣传则能有效地改变他们的看法,从而坚定斗志。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一种启示:当听众的观点与宣传者一致时,采用单方面宣传,尽量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听众对宣传者的观点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时,宣传者就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问题,这样就能有效削弱听众的拒绝心理,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对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他们的态度。
还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所教的班级中,有特长班。但特长班的学生中有的除了钟情于自己的偏好以外,对其他各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上课经常打瞌睡。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他是怎样说服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呢?他这样说:“一次上课,我给学生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天,一个人在海边散步,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你的口袋里吧。他下意识地捡了些。回到家里一看,那些石头和贝壳全都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于是,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毕竟捡到了一些,后悔的是他没有捡更多。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能利用在校时的优越条件多学一些东西,何愁将来不能立足于社会呢?‘艺多不压身’啊!”从此以后,学生的上课情况大有好转。
那么,这位老师的说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说服本身就是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行动为目的的谈话活动,说服是一种过程。说服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引起对方的关注。如果把单方面的想法强加在他人的头上,说服一般不可能获得成功。而这位老师正是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理解后,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从而让老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说服别人一定要懂得晓之以理,善于晓之以理。理,就是道理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简单的事情,用哲理小故事或一两个典型事例,再加上简明、扼要的分析,就可以讲清楚,并让对方接受;面对复杂的事情,则要用“大”道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力争触动一点牵动全局,而且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一系列的说服工作,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宜由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交给对方,最好以征询意见的口气与对方共同探讨而得出来。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作自己寻求的答案,自愿接受。
有人曾经这样说:“说服的关键在于帮助对方产生自发的意志。”所以,说服,并不是让对方在理论上获得理解而进行的“解说”,当然,也不是强迫对方在无奈的情况下被动接受说服而行动。
现在,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想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有某些改变,或者想让他接受一种新思想,采纳一个好的建议。但是,不巧的是,这个人非常固执,很难接受别人的想法,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最有价值的,根本就不接受别人的建议。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这种人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并按照我们所提供的正确方法做事呢?或许我们能从下面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
1939年的初夏,美国物理学家西拉德心急如焚:纳粹德国把许多科学家搜罗到了柏林,同时还有从捷克铀矿区弄来的大量的铀。西拉德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危险信号!如果希特勒手里有了原子弹,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西拉德找到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封信,信中希望总统重视原子弹的研究,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他们委托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著名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向罗斯福转交那封信。
因为总统一直忙于战事,直到10月11日,萨克斯才有机会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谈。萨克斯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继而又朗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的备忘录。可是,罗斯福听不懂那些深奥的科学论述,反应十分冷淡。罗斯福十分冷淡地回绝了萨克斯的满腔热情:“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介入此事,似乎还为时过早。”
第二天,罗斯福邀请萨克斯共进早餐。他们刚坐下,罗斯福就先开口说:“你有什么绝妙想法,在吃饭之前先讲吧。不过,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明白吗?”“我只向你讲述一段历史,总统阁下。”萨克斯知道,总统不懂物理学,但对历史很感兴趣。他接着说:“英法战争时期,在欧洲大陆上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在海战中却屡战屡败。一天,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建议把法国战舰的桅杆砍断,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并保证那样便所向无敌,很快就可拿下英伦三岛。不过,拿破仑却想,船没有风帆就不能走,木板换成钢板必然会沉没,他认为富尔顿是一个疯子,把他赶了出去。”说到这里,萨克斯停顿了一下,看着总统继续说道:“历史学家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纳了富尔顿的建议,英国将不会那么幸运,19世纪的历史将重写。”
听完萨克斯的叙述,罗斯福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他陷入了深思。罗斯福已经渐渐地被西拉德的那份报告和爱因斯坦的信所折服了。几分钟后,罗斯福斟满一杯酒,递给萨克斯,微笑着说:“你赢了!”两只酒杯碰在一起。萨克斯笑了,他知道,总统已经接受了他的建议,原子弹将大大加强盟军的战斗力。罗斯福也笑了。两天后,美国成立了专门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说服别人就是一个“什么人”、“说什么”、“怎么说”的综合过程。由此看来,说服别人的关键就是发挥自己的说服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展现一种综合的谈话能力。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注意掌握说服别人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说服能力。
说服别人需要时间,也需要耐性。我们要懂得慢慢去做,一定不能急躁。要给别人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我们的思想,让这种思想慢慢深入到别人的心中,与别人的想法契合在一起。可以说,这样就相当于我们播下了种子,然后让它在别人的心里生根发芽,从而让别人顺理成章地收割。
说服别人,晓之以理,一定要满怀信心,及时争取主动。当对方已明确、坚决地表示“不行”、“不可以”、“不同意”等之后,再说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然,争取主动仍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千万不要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如对方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再说服他,同样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思路准确地传达给别人,并且需要对方接受我们的意见或建议,然后付诸实施,这个过程就是说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化解别人的不同见解和意见,达成共识。只有产生共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良好地发展。
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说服别人呢?
首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日常生活中,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说服的原因是什么:不能相信对方;对方的叙述有矛盾;有道理,但对方的讲话方式不合情理,让我们产生反感等。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我们说服别人的时候,应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如果我们的说服方式、方法不符合对方的理解思路,说服就不可能得到对方的赞同,很可能会遭到对方的拒绝。
比如,我们之所以不相信对方,是因为没有信任基础。所以,首先应该建立信任。信任是进行说服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说服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就能给他人一种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做法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换位思考、知己知彼很重要,只有做到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其次,重视对方的感受。
概括起来看,一个平庸的劝说者会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一个优秀的劝说者则会营造同情的气氛,重视对方的心理感受。如果别人为某事烦恼,我们可以这样说:“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换了我,我也肯定会这样。”这样说,显示了我们对别人感情的理解和尊重,自然在无形中拉近了与对方的距离。所以,接下来,我们的谈话内容就会引起对方的重视。
在我们力争说服他人时,应当以事论事,将心比心。由于我们重视对方的心理感受,对方也会相对体谅我们的立场与好意,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会做出积极、正确的回应,双方自然而然地为接受道理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有助于我们的说服工作。
再次,做到心中自信。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再是困难。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
在说服别人这一点上,也同样需要自信。有自信的人常常是会沟通的人。因此,有自信的人,往往也最能说服别人。
美国一位著名的推销员,他的名字叫乔治·赫伯特。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自信。他曾成功地说服小布什总统买了他的一把斧子乔治·赫伯特也因此获得了布鲁金斯学会颁发的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金靴子。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后,又一名学员登上如此高的位置
第四,做到有理有据。
很多时候,说服别人还需要做到有理有据,从而为说服增加成功的砝码我们应该知道,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使用具体的例子,甚至还可以提供可靠的书面资料,会使说服变得比较轻松,比一味空谈道理更容易令人信服。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去进行绘声绘色地劝说,容易让人感到亲切可信。所以,在说服中尽可能地运用数据、事例绝对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五,善于询问并倾听。
在说服别人时,要注意善于询问与倾听,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可采用询问的方式,让对方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并且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引导对方发表意见,进而对自己产生好感如果希望成功地说服别人,善于询问以及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感受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人际沟通大师卡耐基曾经总结出一套“魔术公式”。1930年,卡耐基组织专家、教授、学者在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后,一个符合心理学法则又能引导人们行动的说话结构终于诞生了,即“魔术公式”:第一步,说你的实例的细节,生动地说明你想传达的意念;第二步,用详细清晰的语言,说出你的重点,以及对对方的期望;第三步,说出让对方这么做的好处。
其实,卡耐基的“魔术公式”也好,前面的几种方法也罢,都应该是我们青少年朋友掌握的说服别人的“魔法”,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综合运用上述的方式方法,学会说服别人。
小贴士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被强迫做事,也没有人喜欢被动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所以,如果我们想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意见、想法,我们就应该试着提出一个建议,然后引导对方向这个方向思考,直到他最后“自主地”做出决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结论或决定都是自己做出的,当然会比较愿意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
可以试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意见强行塞入别人的大脑里,肯定是一种有失明智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