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尽管我们从入校读书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学习生活,然而要清楚、准确、科学地给学习下一个定义,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界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学习定义,那么,一般为人们所接受的学习的概念是什么呢?
一、学习的含义及青少年学习活动的特点
对于学习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来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从狭义上来说,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人类历史的社会知识经验以及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这种学习专指人类的学习,以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为媒介来进行和完成,而人类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在人的学习中起到支配和调节作用。而我们现在要讲的学习,专指青少年学生在校的知识学习,即“在教育情境中和在教师指导下,主要凭借掌握间接经验而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指导下,按照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目标的要求,用较短的时间,接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间接性地掌握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上千年的摸索才发现和积累的知识经验。因此,了解青少年学习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青少年学习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过程的被动性。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进行,教师授课之后的理解、消化、巩固等各个环节也要靠老师的布置、检查和督促加以辅助。另外,青少年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较大的选择性,很大一部分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一般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进行有选择的听课、学习。此外,青少年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因此,如果不能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就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益。
第二,学习内容的基础性。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除了高中阶段有文科、理科的区分外,并无专业的细化。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热情,进而影响知识基础是否打得扎实牢靠。
第三,学习目的的应试性。中学学习的阶段明显,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提升,主要通过升学考试的形式进行。升学考试往往左右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向。有的学校和家长往往用“中考指挥棒”或是“高考指挥棒”来教育孩子,使孩子过早、过重地背上升学压力的包袱,丧失了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致、灵活性和创造性。
第四,学习能力的不成熟性。基础性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学科庞杂、内容广泛。这就要求中小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驾驭能力,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的侧重点,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保持良好的精神和情绪状态。但是由于此时的青少年正处于生活和心理发展旺盛期和波动期,这就难免产生易疲劳、易焦躁、易厌倦的现象。
上述这些特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说明青少年的学习活动是复杂的、紧张的,需要很大的心智能量、良好的心理素质、多方面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来做保障。
二、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人们总是通过学习,才能在知识、行为、技能、能力或观念等方面产生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渐进积累、探索的过程,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该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几下几个阶段:
动机阶段。这是学习的开始阶段。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如果有迫切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基本上具备了进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再加上家长的期望、教师的鼓励等外在动机的辅助,就能很有效地维持学习上持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习活动有充足的后劲。
了解阶段。当学生具备了学习动机以后,就会开始与要学习的事物直接接触,调动眼睛、耳朵、双手等各种感官去观察事物、阅读材料、听取讲解和进行操作,总而言之,是注意接受与学习目标有关的整个刺激作用的基本元素。
理解阶段。想要获得新知识,就要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运动规律,然后转化为容易贮存的形式,组织得更有利于记忆。
巩固阶段。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记忆阶段。人的记忆是有选择功能的,会将有用的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加以储存,将无用的信息遗忘掉。
回忆阶段。即学习者把所学的知识恢复,再现出来的阶段。
应用阶段。应用阶段既以上述阶段为前提,同时又是对上述阶段的检验和发展。它要求学习者用已纳入到自己能力系统中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