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沿海基岩质海岸主要树种调查
1.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分为浙江省东部沿海的港湾岩质海岸、陆岸岩质海岸和海岛岩质海岸3种,主要包括宁海县、临海市、玉环县(包括大鹿山岛)、平阳县和舟山市普陀区、定海区,处于27°41′~30°15′N,120°30′~122°15′E。海岸线蜿蜒曲折,调查地多裸岩。调查地气候属南亚热带北缘至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岸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干旱及山洪暴发等。调查地土壤为红壤,A层浅薄,土层总厚度32~120cm,pH4.7~6.5。调查地海拔10~240m,坡度3°~36°,为沿海低山丘陵区。
2.主要树种分布及林分生长量比较
(1)主要树种分布。不同类型的岩质海岸,主要造林树种分布有所不同。港湾岩质海岸以马尾松为主,另有少量香樟、木荷、栎类等树种零星分布。陆岸岩质海岸以马尾松居多,但近几年湿地松发展较多,另外有枫香、木荷、桉树,以及与马尾松混生形成的马尾松枫香、马尾松木荷等混交林。海岛基岩质海岸早期以黑松、马尾松为主,以后木麻黄、桉树、湿地松等树种先后引种成功并得到了发展,其他树种如柏木、香樟、杉木等零星分布较多。岩质海岸的经济果树有杨梅、黄桃、板栗、柿子、竹子等少量分布。
(2)林分生长量比较。沿海岩质海岸主要树种林分生长量列于表4-32。
表4-32 沿海岩质海岸主要树种林分生长情况
样地号
树种
树龄
密度(株/)
郁闭度
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
平均材积(/株)
宁海22
马尾松
23
1755
0.8
9.8
10.0
20.83
0.0646
113.380
4.9296
宁海19
马尾松
24
1725
0.7
9.8
14.1
28.26
0.0832
143.556
5.9815
宁海17
马尾松
25
2430
0.7
10.0
10.6
20.78
0.0461
112.079
4.4832
宁海16
马尾松+木荷
26
2250
0.8
10.5
12.4
27.12
0.0686
154.254
5.9329
临海23
马尾松
22
2400
0.8
7.6
10.3
20.08
0.0360
85.422
3.8828
临海标2
湿地松
6
3570
1.0
3.5
6.8
12.79
0.0092
32.867
5.4778
临海01
枫香
25
1125
0.6
14.2
20.3
36.34
0.2304
259.181
10.3672
临海04
马尾松
16
1755
0.7
5.2
8.7
10.25
0.0152
26.582
1.6614
临海05
马尾松+枫香
16
1680
0.7
5.5
9.7
12.39
0.0249
41.795
2.6122
舟山25
黑松
30
2525
0.7
7.2
9.0
16.20
0.0269
67.900
2.2633
舟山08
马尾松
25
2325
1.0
7.6
11.1
22.46
0.0409
95.100
3.8040
舟山26
柏木
14
1875
0.9
6.3
10.9
17.48
0.0334
62.580
4.4700
舟山23
湿地松
17
1500
0.9
13.3
16.4
31.86
0.1243
186.380
10.9635
舟山16
香樟
8
1740
0.9
4.6
10.0
13.04
0.0246
42.740
5.3425
舟山09
杉木
15
2505
0.7
9.1
10.2
20.40
0.0839
210.060
14.0040
玉环04
黑松
23
3750
1.0
4.6
8.4
10.43
0.0166
62.200
2.7044
玉环08*
大叶桉
20
945
0.6
11.7
15.7
18.32
0.1135
107.230
5.3615
玉环18
湿地松
15
7.9
17.7
0.1238
玉环19
木麻黄
12
1305
0.8
14.2
16.6
28.21
0.1405
183.300
15.2750
平阳03
马尾松
11
3975
0.8
6.0
6.8
14.46
0.0139
55.130
5.0118
平阳09
杉木
11
4305
0.8
6.4
7.7
19.81
0.0158
68.110
6.1918
平阳10
枫香
15
975
0.3
11.2
11.6
10.10
0.0621
60.500
4.0333
平阳12
桉树
18
1965
0.8
12.7
13.3
27.40
0.0807
158.550
8.8083
注:林分已间伐。
因不同树种林分的年龄、密度不一,难以直接比较,故以林分年平均生长量(表4-33)进行比较。
表4-33 林分年平均生长量比较
树种
树高(m)
生长量(%)
胸径(cm)
生长量(%)
材积(m3/株)
生长量(%)
木麻黄
1.18
262
1.38
271
0.0117
650
湿地松
0.78
173
0.97
190
0.0073
406
杉木
0.61
145
0.68
133
0.0056
311
柏木
0.45
107
0.78
153
0.0024
133
黑松
0.19
45
0.30
59
0.0008
44
枫香
0.63
150
0.80
157
0.0067
372
桉树
0.58
138
0.69
135
0.0051
283
香樟
0.58
138
1.25
245
0.0031
172
木荷
0.44
105
0.56
110
0.0028
156
马尾松
0.42
100
0.51
100
0.0018
100
从表4-32、表4-33可以明显看出,马尾松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比黑松大1倍,而小于其他树种。木麻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18m、1.38cm和0.0117;湿地松次之;然后是枫香、桉树、香樟、柏木、杉木依次排列。由于沿海风大、土壤瘠薄等因素影响,杉木生长落后于柏木。从表432还可以看出,马尾松混交林生长量显著大于马尾松纯林,如临海05号标准地16年生马尾松枫香(9马1枫)混交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临海04号标准地16年生马尾松纯林的157%;又如宁海16号标准地26年生马尾松木荷(9马1荷)混交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宁海17号标准地25年生马尾松纯林的138%。这是因为混交林与纯林相比,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光能)和地力(水分、养分),而且能发挥树木的种间关系,促进林木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力。
3.主要树种生长过程分析
(1)树高生长。湿地松、杉木、木麻黄树高连年和平均生长量高峰出现并相交于第5年,相交值同于高峰值,分别为0.92m、0.72m、1.52m;马尾松、黑松、柏木树高连年和平均生长量高峰出现在第10年,高峰值分别为0.51m和0.44m、0.40m和0.30m、0.67m和0.44m,二者相交时间比高峰出现迟3~4a,相交值低于高峰值;香樟、桉树、枫香树高连年和平均生长量同时出现在第4年、第10年、第15年,高峰值分别为0.75m和0.63m、1.0m和0.96m、0.66m和0.56m,二者相交时间比高峰出现迟1~3a,相交值低于高峰值。枫香在第25年出现第2次高峰,高峰值略低于第1次,并在第2次高峰出现的前6年和前3年(即第19年和第22年)产生第2次和第3次相交。
总之,这些树种在第4~15a同时出现树高连年和平均生长量高峰,高峰值以木麻黄最大,为1.52m,桉树、湿地松次之,然后是香樟、杉木、枫香、柏木、马尾松,黑松最小,为0.40m和0.30m。二者同时或推迟1~4a相交,相交值等于或略小于高峰值。
(2)胸径生长。
杉木、湿地松、马尾松、黑松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与树高连年生长量高峰同时出现在第5年和第10年,高峰值分别为0.69cm、1.22cm、0.56cm、0.64cm;杉木、湿地松胸径平均生长量高峰与连年生长量高峰同时出现,高峰值为0.68cm、1.09cm,而马尾松、黑松胸径平均生长量高峰比连年生长量高峰迟5a出现,高峰值为0.39cm和0.33cm。4个树种两者生长量分别相交于第5年、第13年、第19年、第16年,速生树种比慢生树种相交时间早,相交值大。
枫香胸径连年和平均生长量两次高峰出现均比树高早5a(即第10年和第20年),高峰值为0.86cm、0.90cm和0.78cm、0.79cm,第1次略大于第2次,胸径生长快于树高生长。同时,3次相交值几乎相等,说明枫香胸径生长潜力大,持续时间长,可培育大径级材。
18年生桉树胸径连年生长量与树高高峰同在第10年出现,高峰值为0.80cm;胸径平均生长量较树高迟8a再现,高峰值为0.72cm,二者相交于第17年。
12年生木麻黄胸径连年、平均生长量均在继续上升,二者尚未相交。14年柏木和8年生香樟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10年和第4年出现高峰后即开始下降,高峰值大,分别为1.12cm和1.65cm,二者的胸径平均生长量仍在上升,未相交。
综上所述,与树高生长相比,胸径生长量高峰出现一般要迟几年,而且胸径平均生长量比连年生长量迟出现高峰。尽管沿海地区风大,影响树木生长,但这些树种在林分内胸径生长仍趋于正态型分布,林木分化不严重,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符合树木生物学特性,胸径生长量以木麻黄最大,湿地松次之,然后是枫香、桉树、杉木、柏木、马尾松,黑松最小,8年生香樟胸径生长量很大。
(3)材积生长。马尾松等9个树种材积连年和平均生长量均处上升过程,二者尚未相交,除马尾松、黑松外,这些可继续培育,以提高林分蓄积量。材积生长量以枫香最大,木麻黄、湿地松次之,桉树、香樟、杉木、柏木、马尾松更次之,黑松最小。
4.不同树种林分土壤物理性状比较
沿海基岩质海岸不同树种林分土壤物理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树木生长与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等土壤物理性状没有密切的相关性。土层厚度对不同树种生长影响较大,但与黑土层厚度无明显差异。同一树种其生长与地貌、母质、质地、土壤种类、土层厚度、海拔高度、坡位、坡形、坡向及纬度等因素的相关性,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二)树种选择试验
1.三门试验基地树种选择试验
针对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黑松、马尾松、湿地松等为主,且当前浙江省松树正遭受毁灭性的松材线虫病和松干蚧危害及现有纯林(如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现状,特在浙江省三门试验林的参试树种选择方面,以阔叶树为主,包括三个方面层次:先锋树种、抗盐风耐干旱树种及多用途多功能树种,即湿地松、火炬松、晚松、枫香、木荷、杜英、南酸枣、香椿、花香、胡枝子、杨梅、柿树、二次结实板栗、胡柚、桃形李15个树种及草本植物黑麦草。
在林分结构配置上,以混交林为主,且充分利用原林地上2~5年生(平均每亩20~30株)的湿地松进行混交,并实行乔、灌、草合理配置,针阔叶、常绿和落叶、深根和浅根等结合,充分体现改良土壤、固土及涵养水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其混交比例为5:1和7:1,密度为2m×2m,同时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也进行了相应的模式结构配置试验(图4-1、图4-2)。以体现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防护功能和其他效益结合、试验林和示范林结合、经济林和防护林结合、单纯林和混交林结合的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防护林体系的综合目标。
图4-2 混交林树种配置模式图
图4-3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配置模式图
注:图中×为湿地松、0为混交树种、#为杨梅、@为长柿。
2000年调查结果表明,各树种生长良好,造林平均保存率达90.5%。对1997~2000年三门试验示范林13个试验树种(胡枝子、花香2个树种为灌木,不参加比较)树高、胸径调查进行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35。
表4-35 1997~2000年三门试验示范林树高、胸径及其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
树种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平均高(cm)
平均高(cm)
平均高(cm)
平均高(cm)
胸径(cm)
杜英
59.1dC
119.9dC
200.3cC
333.4bB
4.4dD
南酸枣
96.4bA
154.3aA
268.4aA
356.3aA
5.1cC
枫香
99.4abA
131.0bB
154.8dD
215.0gE
2.5gF
香椿
69.5cB
79.0gE
222.8bB
355.1aA
4.0fE
木荷
48.9efDE
68.8hF
139.6eE
224.1fE
2.0hG
湿地松
43.5fE
95.9eD
220.8bB
297.3cC
5.5aA
火炬松
46.4fDE
81.9fgE
135.4eE
286.0dC
5.3bB
晚松
48.5efDE
86.4fE
139.0eE
261.3eD
4.3eD
杨梅
45.5fE
81.4fgE
109.1×102.4(冠幅)
162.2×162.5(冠幅)
—
二次结实板栗
54.1deCD
128.5bcB
98.8×86.8(冠幅)
145.6×140.0(冠幅)
—
胡柚
59.6dC
80.7fgE
80.4×73.7(冠幅)
130.9×112.8(冠幅)
—
玉环长柿
71.3cB
123.1cdBC
84.5×91.6(冠幅)
130.0×112.8(冠幅)
—
桃形李
103.0aA
150.0aA
190.1×180.5(冠幅)
770.0×721.0(冠幅)
—
从1997年各参试树种平均高生长来看,其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桃形李、枫香、南酸枣、玉环长柿、香椿、胡柚、杜英、二次结实板栗、木荷、晚松、火炬松、杨梅、湿地松。其次年(1998年)平均高生长由高至低排序依次则为南酸枣、桃形李、枫香、二次结实板栗、玉环长柿、杜英、湿地松、晚松、火炬松、杨梅、胡柚、香椿、木荷。表明虽前两年各参试树种排序稍有变化,但其平均生长的总体表现为针叶树类高生长明显低于阔叶树类。
从第3年和第4年经济林生长情况来看,冠幅大小排序均为桃形李、杨梅、二次结实板栗,胡柚和玉环长柿居后。而同期其他参试树种高生长1999年大小排序分别为南酸枣、湿地松、香椿、杜英、枫香、木荷、晚松、火炬松;2000年大小排序则分别为南酸枣、香椿、杜英、湿地松、火炬松、晚松、木荷、枫香,总体表现为针叶树高生长和阔叶树已较接近。
从2000年各参试树种胸径调查结果排序来看,其大小次序与树高生长稍有差别,为湿地松、火炬松、南酸枣、杜英、晚松、香椿、枫香、木荷,总体表现为针叶树胸径稍大于阔叶树。
综合13个树种的造林对比试验,杜英、湿地松、枫香、杨梅和二次结实板栗表现优良,其中4年生杜英保存率88.9%、树高331.8cm、胸径4.35cm,湿地松保存率92.4%、树高297.3cm、胸径5.47cm,枫香保存率92.6%、树高215.0cm、胸径2.45cm,杨梅保存率92.3%、树高214.1cm、冠幅162.2cm×162.5cm,二次结实板栗保存率95.1%、树高192.2cm、冠幅145.6cm×140.0cm。
2.宁海试验基地树种选择试验
在宁海县试验基地进行了岩质海岸主要防护林树种选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树种之间差异显著,而区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结果则表明,湿地松、火炬松与其他4个树种之间差异显著,而湿地松与火炬松之间差异不显著(表4-36)。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常绿阔叶树种木荷为一种岩质海岸的优良防护林树种。
表4-36 9年生树种试验结果
年份\树种
湿地松
火炬松
木荷
日本扁柏
实生板栗
马尾松
树高(cm)
胸径(cm)
树高(cm)
胸径(cm)
树高(cm)
胸径(cm)
树高(cm)
胸径(cm)
树高(cm)
胸径(cm)
树高(cm)
胸径(cm)
1992
52.1
—
48.0
—
43.4
—
37.8
—
80.1
—
25.7
—
1993
100.0
—
85.7
—
61.1
—
48.2
—
88.1
—
58.2
—
1994
150.0
—
142.8
—
82.4
—
69.6
—
103.5
—
109.1
—
1995
207.7
—
211.3
—
106.3
—
103.7
—
108.0
—
153.0
—
1996
275.3
—
278.3
—
135.0
—
133.7
—
132.7
—
224.3
—
1997
353.3
—
359.7
—
184.0
—
178.7
—
189.3
—
284.3
—
1998
412.5
—
422.1
—
227.0
—
234.4
—
232.8
—
337.6
—
1999
505.0
8.83
517.0
9.58
266.0
2.87
309.7
2.49
272.7
2.53
422.4
6.54
2000
575.0
10.77
619.8
11.59
372.5
4.15
347.6
3.77
326.0
3.30
490.8
8.63
造林时间为1997年2月17日,造林前,除保留一定的植被带外,清除其余杂灌木。为防止水土流失,采用局部的块状或鱼鳞坑整地,规格为1.0m×1.0m×0.2m;栽植经济树种的试验地进行水平带状整地,带宽1.5m,带距(相邻两带水平中心距离)4.0m。无论哪种整地方式,都选择挖穴造林,其中经济树种挖穴规格为0.8m×0.8m×0.4m;其他生态防护林挖穴规格为0.6m×0.6m×0.4m,同时清除栽植穴内的石块、树根、草根等杂物。如近期不造林,则应在栽植穴验收合格后回土穴内,以保持栽植穴内土壤湿润,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用苗选用良种壮苗。具体为湿地松、火炬松、晚松选1年生实生苗,杨梅、板栗、胡柚、柿子用嫁接苗,接口以上主干不少于0.2m;枫香、木荷、杜英、南酸枣、香椿分别用1年生粗壮实生苗。做到挖穴造林,针叶树造林密度2.0m×2.0m,阔叶树造林密度4.0m×4.0m。经济树种种植穴应施基肥,每穴栏肥10kg,针叶树种苗木栽前蘸钙镁磷肥。
(三)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选择决策系统的研制
本研究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和林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以本专题“八五”、“九五”对相应岸段系统调查、试验研究的大量数据为基础,以适地适树指标量化决策和定性综合分析、判别为原则,编制集分析工具和咨询系统为一体的科学、实用的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选择决策系统。本研究将计算机编程技术与营林技术相结合,在总结林业生产经验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岩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选择决策咨询系统,大大提高造林设计的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1.系统设计与功能
该系统涵盖34个浙江省基岩质海岸常见与新选出的造林树种,其中,杜英、南酸枣、香椿、木荷、枫香、樟树、苦楝、日本扁柏、日本花柏、柏木、侧柏、湿地松、火炬松、木麻黄、马尾松等针、阔叶用材林树种22个,胡柚、板栗、杨梅、桃形李、柿、玉环柚等生态经济林树种8个,毛竹、雷竹、白哺鸡竹等竹种4个,分树种选择决策和营林技术咨询两大块,集决策与咨询功能为一体。相关专家在对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归纳及整理的基础上,提出适地适树模型。即用户给定一立地条件,系统便可分析各树种在此立地条件下的表现,推荐一批适宜树种,并可进行效益分析。此外,系统还提供了34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等详细资料供查询。
2.系统分析与模型设计
(1)适地适树模型。
为了使用户了解各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表现,提供较全面的信息,该研究在分析了诸多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将影响树木生长情况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立地因子,如坡向、坡位、坡度、海拔、土层厚度、A层厚度、pH、土壤理化性质等10项立地因子;另一类为特殊限制因子,如极端低温、连栽、石灰性土壤等,其限制情况因树种而异。
立地选树种的规则和分值由专家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确定。系统将所有树种划分为经济林、竹林、用材林及其他3大类。专家先根据每一树种对每个单项立地因子的适合程度进行量化(确定分值)。其次,根据每一树种对所有立地因子的总体表现进行量化比较(适合度的加权总和)。根据专家提供的以上分值,系统对每一树种在每一立地指标下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各立地指标对各树种的影响程度不同,进行权重综合评价。系统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单项立地条件限制和总体性能限制。对于用户给定的立地条件,系统先按普通立地因子对所有树种进行初步筛选,将其划分为建议种植和不适宜种植两大类。系统还提供对该树种的特殊限制因子,如极端低温、石灰性土壤、地下水位等,以供用户决策时参考。
系统还提供所选树种的最佳立地条件、效益情况以及造林设计要求等资料,以辅助用户决策筛选树种。用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适地适树的条件下,进行多种树种选择效果比较,从而达到造林树种选择快速决策的目的。
系统通过提供生产费用和收入对所选树种进行效益分析。造林的费用涉及苗木费用和整地、栽植、抚育的用工量和工资。在收入方面,系统收集了部分用材林典型生长参数,供用户在计算效益时参考;经济林、竹林则提供投产期、盛产期及相应的产量指标。营林的总费用和总收入都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计算出。根据这些指标,用户可以对所选树种进行效益评价(图4-4)。
图4-4 立地选树种模型
(2)树种资料查询和更新模型。
作为一个兼有决策和咨询两种功能的树种选择决策系统,提供树种资料的查询和更新十分重要,有助于用户了解各树种的特性,以帮助选树决策。用户可以利用树种资料制定自己的专家资料库。这个过程要求系统建立用户与系统数据库的连接,进行必要的数据交换(图4-5)。
图4-5 树种资料查询和更新模型
3.数据库功能及结构设计
(1)系统数据库。
系统数据库最基本数据是各树种对各种立地条件的适应评价参数和规则参数,这两者构成了适地适树模型的数据库核心。在数据库中还有立地条件、经济效益和造林设计等各树种的其他资料。此外,数据库中还可以加入有关系统设置方面的数据。树种资料按树种名称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在树种目录表中。整个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如图4-5所示。
(2)用户数据库。
用户数据库主要保存用户建立的所有立地小班,既可以打印输出,又可以作为用户的小班资料库。用户数据库的资料是以小班保存的,包括小班的立地条件、造林设计的结果、经济效益等,这些资料大部分来自系统资料库,经用户的适当改动后存入用户数据库,基本上独立于系统数据库。以后用户可以作为造林设计成果直接调用查阅。如果对该立地小班重新进行立地分析,则已有的资料会被系统数据库中的资料刷新。
图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4.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
该系统由用户登录模块、立地小班管理模块、立地选树分析模块、立地小班效益(结果汇总)及报表处理模块、树种资料查询模块、资料更新模块和调试模块等组成。“用户登录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入口,用户可选择登录的用户名,在此处直接进入系统的相应功能。“立地小班管理模块”主要帮助用户建立自己的立地小班资料库,用户可以随时进行修改、添加、删除、打印等操作。“立地选树分析模块”主要从“立地小班管理模块”中选择的若干小班进行适地适树分析。分析所选各立地条件对每一树种的影响程度和适合程度,并将系统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所有树种按它们对该小班立地条件的适合程度进行排序。用户每选择一树种,系统都会给出适当的专家建议。若该树有其他限制条件,系统则会给出相应的提示。另外,系统还给出该树种最适条件、用工和生长预测等详细资料,以协助用户作出更合理的决策。
对经过立地选树分析后,进入“立地小班效益(结果汇总)及报表处理模块”进行效益估算和报表编辑。在该模块,用户只要配合系统输入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小班面积、日工资、树木保存率、木材售价等,系统便可自动算出苗木费用、总费用和利润等。该模块还可以对所有立地小班的效益排序,以选出最优小班或最优树种。“树种资料查询模块”在功能上自成一体,用户只要输入树种名称,该模块便可调用系统数据库,提供相应树种的各项立地要求、用工要求等资料。
所有的资料录入在“资料更新模块和调试模块”中进行。系统开发过程中,资料更新模块主要负责系统资料的录入和修改,调试模块则负责树种对各项立地指标的适合度参数的输入和系统适地适树的调试。
整个系统结构如图4-7所示,分成用户、软件功能模块、系统设置和调试模块4个部分。系统的工作流程是用户进入立地小班管理模块后,沿着软件功能模块中的虚线所示,依次进入立地选树分析系统、结果汇总,直至形成造林施工设计报表输出。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方面,该模块必须调用系统数据库相应树种的资料和选树的规则,这些数据在适地适树模型的指导下对选树起实质性的作用;第二方面,用户可以干涉该过程中的任何一步,以辅助用户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三方面,选树过程的资料被存储在用户数据库中,可以随时查看和更新。而立地选树的有效性取决于专家对各典型立地的选树结果进行判断与调试。
图4-7 系统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