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陈元方从小知礼守礼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现在河南许昌)人,陈寔的长子。陈寔,字仲弓,东汉名士。陈寔曾任太丘县令,博学多识,交游广泛。
有一次,陈寔和一位朋友约好一同外出。他们约定中午从陈寔家出发,可是,到了中午,朋友却没有来。中午已经过了,朋友还是没有来。于是,陈寔便不管他,独自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姗姗来到。
陈元方当时年仅六岁,正在门外玩耍,看到有人驾车不紧不慢地驶来,便停止了玩耍。来客远远地看见,知道是陈寔的儿子,于是喝人停车,笑着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一看,正是父亲刚才要等的那位朋友,于是对车上的人说:“家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本以为陈寔还在等他,谁知已经走了,顿时生起气来,说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
元方听了,撅起嘴,很不高兴地说:“您跟家父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是到了中午您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来客一听,顿觉惭愧难当,小孩说得有道理啊!于是他就下车来招呼元方,想表示亲近。不料元方掉头回家,来客连声呼喊,他连头也不回。
陈元方十一岁时,拜会袁绍。袁绍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我的父亲在太丘,推行礼仪教育,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事心安理得,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绍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袁绍听后,敬佩不已。
陈元方长大后,更加知书达理。有一次,陈家受宰府召见,家里清廉简朴,甚至没有拉车的仆役,又不习惯雇人拉车,于是,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兄弟季方则随后挑行李。到了宰府,主人设宴招待他们。当时号称“八龙”的八大名士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六龙轮番布菜。这种礼遇是非常高的,远近人都知道。人们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来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陈元方从小知礼、守礼,性格直率,有着良好的礼仪教养,固然与家庭熏陶有关,但他能养成懂礼识义的品质,也一定与自己善于利用先天聪明睿智,努力学习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