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须弄清的十二大关系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须弄清的十二大关系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每年高考试卷中都有关于实验操作的题目频繁出现,但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各种实验操作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为使同学们在复习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清晰的实验操作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现将现行高中教材中化学实验操作归纳整理为以下十二大关系,以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如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常用过量的空气(多)使二氧化硫(少)充分氧化,增大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须弄清的十二大关系

李晓峰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每年高考试卷中都有关于实验操作的题目频繁出现,但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各种实验操作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为使同学们在复习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清晰的实验操作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现将现行高中教材中化学实验操作归纳整理为以下十二大关系,以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弄清先与后的关系

1.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加药品时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2.制备乙烯配制混合液时,应先在容器中加酒精,再沿器壁慢慢注入浓H2SO4,并不断搅拌。

3.制备硅酸溶胶时,应先注入5~10mlimlo/2HCL,后加1mi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

4.制备溴苯时,应先加入苯,再加溴,最后加入少量催化剂铁屑(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5.制备硝基苯时,先加入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然后慢慢滴入1mL苯,最后放在60℃的水中即可。

6.制备Fe(OH)3胶体时,先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显红褐色后即可。

7.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后稀释。

8.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2 cm后,后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应先冷却,后转移。

10.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出O2,后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11.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先取稀AgNO3溶液,然后慢慢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12.浓硫酸稀释或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应先将浓硫酸注入容器,然后将水或浓硝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并不停地搅拌。

13.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后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后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17.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应先调整零点,后进行称量;称量时,应先在两托盘上各放两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再加砝码及药品;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称量完毕时,先将砝码放回盒中,后将游码移回零处。

18.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或拆除装置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19.用H2、CO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应先通气体后点燃酒精灯(排空气)。停止实验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停止通气,即H2、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20.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21.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2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预热整个试管,后集中火力加热装有药品的部位。

23.酸(或碱)流到桌面上时,应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24.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迅速用布或纸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质量分数约为3%~5%的小苏打溶液。

25.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先用水洗锥形瓶,后加待测液;滴定管读数时先等1~2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26.用pH试纸时,应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中部,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测出溶液pH。

27.过滤操作时,应先将上层澄清溶液过滤,后将沉淀倒入过滤器。

28.除杂质气体时,一般先除有毒气体,后除其他气体,最后除水蒸气;使用加热方法除杂时,应先除去水蒸气,然后再除去杂质。

2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应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30.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等应先查漏后使用。

31.物质的检验基本原则中,确定检验操作顺序一般是“先简后繁”;确定物质检出顺序一般是“先活后惰”。

二、弄清左与右的关系

1.使用托盘天平,左盘应放称量物,右盘应放砝码,即“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至右,读数时读游码左边的刻度。

2.托盘天平调零时,当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左旋动,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旋动。

3.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一般在左,收集装置一般在右,气体流动的方向从左到右。

4.组装仪器时应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成一个整体,拆卸仪器时顺序则相反。

5.中和滴定操作时,应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即“左塞右瓶”。

6.用移液管取液时,用右手持移液管,左手拿洗耳球。

三、弄清上与下的关系

1.玻璃仪器中的“零刻度”:滴定管零刻度在上方,量筒、烧杯、刻度试管等的起始刻度或最小刻度在下方,注意量筒、烧杯、刻度试管等并无零刻度。

2.容量瓶、移液管等的刻度线在上方(只有一刻度线)。

3.冷凝管中,水流方向为“下进上出”。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若气体的式量大于2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气体的式量小于29,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6.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的底部应插入液面以下,而使用分液漏斗不必插入液面以下。

7.进行石油等物质的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上且位于支管口附近;而制乙烯等需要测量、控制反应物温度的实验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

8.用水吸收易溶气体时,气体导管或倒扣漏斗要浮在液面上;用水吸收微溶气体时,气体导管要插入液面以下。

9.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大于空气的,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0.组装仪器时应先下后上,拆卸仪器时顺序则应先上后下。

四、弄清浓与稀的关系

1.制取氢气时,要用稀HCl或稀H2SO4与锌反应。

2.制取氯气时,要用浓HCl和二氧化锰共热。

3.制取氯化氢气体时,要用浓H2SO4与食盐共热。

4.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要用稀HCl与大理石反应。

5.制取硫化氢气体时,要用稀HCl或稀H2SO4与硫化亚铁反应。

6.制取二氧化硫气体时,要用浓H2SO4与亚硫酸钠反应。

7.制取二氧化氮气体时,要用浓HNO3与铜反应;而制取一氧化氮时则用稀HNO3与铜反应。

8.制取乙烯、硝基苯、苯磺酸,乙醇卤化,纤维素硝化,酯化反应,蔗糖脱水,都要用浓H2SO4;而酯的水解、糖类的水解则要用稀H2SO4

9.制取一氧化碳气体时,要用浓H2SO4与甲酸共热。

10.CuC2溶液浓时呈绿色,稀时呈蓝色。

11.H2SO4溶液浓时主要体现强氧化性,稀时主要体现强酸性。

五、弄清大与小的关系

1.称量药品时,应先估计称量物大概质量,放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

2.使用温度计、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都应注意量程的大小。如制乙烯温度为170℃,就不能使用100℃的温度计;量取8.5 ml液体时,就应该使用10 ml量筒。

3.使用干燥管干燥气体或除去杂质气体时,气流的方向应为“大口进小口出”。

4.固体药品(粉末或块状)应保存在广口(即大口)瓶中,液体试剂则应该保存于细口(即小口)瓶中。

5.取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的规定用量,如未注明用量,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只取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但除杂质时,所加试剂都应过量,同时,由此引入的新的杂质应设法除去。

6.浓硫酸稀释或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应密度大的缓缓注入密度小的溶液中。

六、弄清长与短的关系

1.使用双导管洗气瓶进行洗气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而使用双导管洗气瓶进行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则应为“短进长出”。

2.使用带双导管的集气瓶并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瓶口向上),若气体的式量大于29,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若气体的式量小于29,则气体应从短导管进,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

3.使用长颈漏斗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通过橡皮塞应插入液面以下,使用分液漏斗制取气体时,不必插入液面以下。

4.易挥发性液体物质间的反应,制备溴苯时,与烧瓶或大试管垂直的一段导管要长一些(起冷凝回流的作用),伸入锥形瓶的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会引起倒吸现象)。

七、弄清快与慢的关系

1.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加热时宜慢不宜快,温度宜低不宜高。

2.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热时液体温度应迅速升高到170℃,操作上宜快不宜慢,否则易产生乙醚等副产物。

3.实验室制取乙炔时,轻轻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使水缓慢滴下,操作上宜慢不宜快。

4.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加液体应逐滴滴入,操作上宜慢不宜快。

八、弄清多与少的关系

1.在工业生产中往往采用增大浓度的方法,使成本较高的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即容易得到的或成本较低的反应物多,而成本较高的原料则相对较少。如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常用过量的空气(多)使二氧化硫(少)充分氧化,增大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又如工业合成氨中,也常用过量的空气,来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2.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浓硫酸的量多,乙醇的量少,二者的体积比为3∶1。

3.实验室配制王水时,浓盐酸量多,浓硝酸量少,二者的体积比为3∶1。

九、弄清内与外的关系

1.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而不用内焰加热。

2.测定硝酸钾的溶解度时,温度计要插在试管内;制备硝基苯时,温度计要放在试管外的水浴中。

十、弄清深与浅的关系

1.胶头滴管的使用上,胶头滴管一般应悬空于试管口的正上方,切勿伸入试管口内,以免无污染试剂;但在制备Fe(OH)2时胶头滴管应伸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Fe(OH)2被氧化。

2.Na2O2粉末呈淡黄色,Ag3PO4呈黄色,AgBr呈浅黄色,AgI呈黄色。

十一、弄清有水与无水的关系

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中,应使用固体NaOH、无水乙醇。

2.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中,应使用NaOH水溶液。

3.制取甲烷时,应使用无水CH3COONa,而不是CH3COONa晶体。

4.苯的卤代反应中,应使用液溴,而不是溴水。

5.制取乙烯时,应使用无水乙醇,而不是实验室常用的酒精。

十二、弄清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1.坩埚、蒸发皿、试管、硬质玻璃管、燃烧匙可直接加热,而烧杯、烧瓶、锥形瓶则需垫上石棉网间接加热。

2.一般加热实验用酒精灯,而苯的硝化、苯的磺化、银镜反应、酚醛树酯的制取、酯的水解、纤维素的水解等则需要水浴间接加热。

(此文发表于《新高考》(理化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