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声乐教学探微
王 虹
声乐是歌唱的音乐。如何加强声乐教学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据此,本文就高中声乐教学谈点粗浅的体验与同人共同探究。
一、训练方法要科学
1.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字正腔圆”是自古至今对演唱者演唱水平及技巧评价的术语,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有的美学名词,它的声誉是毋庸置“辩”的。对声乐教学而言,字正,就是吐字清晰,发音正确,即行话所说字音咬得准;腔圆,指行腔委婉圆润、合调,这就要求学生歌唱时,元音音质饱满,富有感染力、穿透力。正如李双江评论歌手时说“字正了,腔就圆了”。显而易见,“字”和“腔”都是同重并举,偏颇一边,是唱不好的。更不能让学生用“字正腔随”来替代“字正腔圆”。如在声音练习中,首先要采用哼唱练习,然后再带母音练习,最后加上歌词练习。
2.进行情感的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充当好情感的“传手”。只有教师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学生才能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比如:教唱《我爱你中国》,通过倾听、范唱,尽情挥洒对祖国的深情,并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得到感染、顿悟、净化和升华。
3.声乐教学三种唱法的兼容并蓄,且根据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特长和风格,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因为三种唱法有它共同的发声规律。“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不管哪种唱法,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也就是在歌唱时,横膈和腹肌互相配合进行呼吸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示范或与图示并用。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三种唱法的不同点。
如:美声唱法必须有充足的呼吸,支持丰富的共鸣色彩,情真意切的语言和集中而致远的音质。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同时强调句法连贯,声音统一。
民族唱法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以甜脆洪亮为特征,行腔以韵味为特色,情、声、字、腔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它与美声唱法一样需要经过正规训练,即中国的美声唱法。
通俗唱法通常音域不宽,一般在自然区,咬字吐字亲切自然,内容通俗化、生活化,强调语气的感染力。
这里值得留意的是,美声唱法以歌唱的纯美的声音,高超的技巧和完善的艺术表现取胜的。在发声练习时,让学生理解发声时的呼吸和共鸣,同时也要强调民族唱法的“韵味”为核心的特点。例如:学唱《兰花花》,其中“线”字,要加上清音演唱,否则就成了“先”了。
二、训练形式要多样
声乐课宜大课、小课、小组课并存,教法灵活多样,切忌形式单一,如此一来,既可增强声乐教学的“磁性”,又激活了学生歌唱的兴趣,从而形成了人人争优,个个赶超的良好氛围。
1.大课:先欣赏经典的艺术歌曲、优秀的地方民歌、与时共进的创作歌曲、精美的歌剧选曲,多样的合唱和适量的中学课本歌曲。借以了解世界声乐趋势和我国的唱法。再通过同类歌曲范唱、学唱,让学生爱唱歌、会唱歌、唱好歌。
2.小课:一对一指导学生中,嗓音条件好和嗓音条件不好的分开。嗓音条件好的学生练声曲和歌曲的选择上余地大,在音域的扩展和同老师的配合上得心应手,且同学之间还有一种竞争。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选曲要短小,音域多在中声部,这样便不会丧失信心,同样也有一种竞争意识。还有嗓音条件好、音乐感觉强、悟性高,学习努力的学生应抽出来施教,同时,大课中不断涌现的进步较快的学生也应及时安排上小课,益于鼓励奋发上进的学生,又解决他们吃不饱的现象。
3.小组课:男女生分开上,因为音色、音高的不同,且完全不同的两个声音群体一起练声,会出现不协调的声音效果,互相干扰。
三、教学设计要反思
声乐教学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如在设计“民歌”课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下列几个问题,以供反思。
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唱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
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歌唱的音乐,旨在提高学生的学唱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激发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会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给教师提供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的机遇。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自我反思。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等。声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特长。有的擅长美声唱法,有的擅长民族通俗唱法,要善于利用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发挥的,思考自己如何取长补短。这样,就便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
总而言之,声乐课是高中特长部音乐班学生必修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领域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声乐教学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成,张俊兰,石雪萍,李军利.浅析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教学[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3]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1996:(3)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