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雪枫时刻想着人民

彭雪枫时刻想着人民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雪枫,河南镇平县人。彭雪枫不仅是作战的英雄,也是爱民的模范。开渠引水的工程破土动工后,彭雪枫带着干部、战士和群众一起劳动。“雪枫堤”是安徽五河县人民为悼念彭雪枫命名的堤段。彭雪枫于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英勇殉国后,当地人民为了寄托哀思,决定将大柳巷的围堤改名“雪枫堤”,作为永远的纪念。

彭雪枫时刻想着人民

彭雪枫(1907—1944),河南镇平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曾在北京、烟台、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学运、兵运工作,是我党文武兼备的军事指挥员,他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1942年9月,他指挥根据地军民坚持了33天的反“扫荡”斗争,同日伪军作战30余次,毙伤敌人六七百人,俘敌三百多人,巩固和壮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彭雪枫不仅是作战的英雄,也是爱民的模范。在豫东、淮北、皖东,都流传着他热爱人民、关心群众疾苦的事迹。传颂很广的是“雪枫沟”和“雪枫堤”的故事。

“雪枫沟”是皖北涡阳县新兴集一条排涝引水的渠道。新兴集周围叫李家湖,是一片洼地,夏季连下几场大雨,田野就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新兴集十年九灾,群众多年来渴望根除水患,这就需要穿越李家湖南边一道长岭开渠挖沟,把积水引到淝河。岭南的地主恶霸坚决反对挖沟,并借此制造水利纠纷,挑起长岭南北群众的打架械斗,使许多人结成了冤家对头,新四军游击支队到了新兴集,彭雪枫操持着为群众根除水患。虽然部队战斗任务很重,但他仍四处调查,了解过去的水灾情况,勘查地形,为涝水寻找出路。不久,他就和地方工作同志一道制定出治理方案,决定在李家湖开渠挖沟,穿越长岭,把涝水引到岭南排入淝河,为了揭穿岭南各地主恶霸的阻挠阴谋,作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专门组织工作组到岭南发动群众,他亲自对由于水利纠纷造成隔阂的群众进行启发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积怨,增强团结。开渠引水的工程破土动工后,彭雪枫带着干部、战士和群众一起劳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奋战,排水沟胜利完工,李家湖的积水经过这条沟顺畅地流入了淝河,岭南的村子一点也没有受到水淹,后来新兴集的人民在集上筑了一个纪念碑,把这条沟命名为“雪枫沟”。

“雪枫堤”是安徽五河县人民为悼念彭雪枫命名的堤段。五河地处淮河下游,是崇、潼、浍、沱四条河汇流入淮河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属于淮北根据地,五河县的大柳巷原是淮河中心的一片滩地,居民万余人。1943年8月27日夜间,大风卷着暴雨,淮河水汹涌澎湃,大柳巷突然决堤九十余丈,一万多群众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彭雪枫正在附近主持医务工作会议,得到决堤消息后,立即带领师部的干部和与会的医务人员赶到现场,他亲自抬土抱草,下水抢险,在风狂雨暴里和洪水搏斗,当地居民积极护堤堵口,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把堤上的决口堵住。第二天,抗日民主政府组织驻军的指战员、邻区群众三千多人赶来抢筑围堤。经过28个昼夜的奋战,修筑围堤四十里,抢救出了三万多石秋粮。第二年的夏粮又获得丰收。彭雪枫于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英勇殉国后,当地人民为了寄托哀思,决定将大柳巷的围堤改名“雪枫堤”,作为永远的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