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勤劳俭朴的生活
鲁迅先生爱生活,爱劳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劳动人民勤劳和俭朴的作风。冬天在家里他自己砸煤,出门自己拿行李,不论劳动的种类的大小,只要他力所能及,总不辞劳瘁地全力以赴。在发觉自己的体力不支时,想到的是要赶快做,而不是先坐下来休憩。
一直到逝世前两天还在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的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了约670万字的遗著。这是他30年文学笔耕劳动的成果。30年间,每月平均有将近两万字的写作,还要给相识与不相识的人逐行逐字地校阅稿件,替别人抄写稿子、编排、校对、设计,跑书店和印刷所,等等,这些劳动是不能以数字来计算的。
更有不少除文字工作以外的一些劳动,比如,他寄给人家的信件,信封往往是用别人寄给他的信封翻过来糊制的。他每次接到邮包,总是小心地把邮包拆开,将包装纸按大小叠在一起,有的用来糊信封,有的用来包书,就连扎邮包的绳子,他也要细心解开放好,准备寄书时用。
鲁迅先生的吃穿都很俭朴。他日常吸烟、吃糖,都是“廉价”品。吃得好一点不过是鸡蛋炒饭。他爱吃生黄瓜、脆花生、沙炒豆之类。鲁迅先生平时只穿旧布衣,裤子总是单的或夹的,有的膝盖处已打了补丁。有一条在日本留学时做的裤子,一直穿了20多年。一年四季,鲁迅脚上总是一双橡胶底的帆布鞋。床上的棉被也是多年的老棉胎,睡的硬板床也从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
鲁迅在女子师范大学讲课时,不是像许多教授那样,或者长袍马褂,或者西服革履,而是穿着已经打了补丁的褪了色的夹袍,挟着一个半新不旧的印花包袱去上课。在讲台上,他打开包袱,从里边拿出讲稿,就津津有味地讲开了。他讲课通俗易懂,深刻尖锐,饶有风趣。同学们都盼望着听他的课,期待着他打开那红地印有黑色条纹的花包袱。同学们说:“鲁迅的布包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点儿虚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