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学的定义
人类关于美的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独立的学科研究,从理性的角度上研究美,探究美的规律的美学还并未在人类的智慧领域中同时出现。
美学是专门研究美及其创造规律的科学。美学同宗教、哲学、数学、伦理学相比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诞生仅有200多年的历史。
(一)美学学科的产生
如果说到美学的诞生自然要提到亚历山大·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ieb Baumgarten)。身为哲学家的鲍姆嘉通于1750年出版了专著《美学》第一卷,这本书就成了美学诞生的标志。鲍姆嘉通认为,在相对应于人类心理活动知、情、意3个方面的知识体系中,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有逻辑学,研究“意”即意志行为的有伦理学,而研究“情”即感性认识的却还仍处于空白,还没有什么具体学科给予研究。于是,他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即研究“人类感性认识的完善”问题的,后人称他为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之前,美学只是以零散的思想观念形式散见于各类学科,如哲学、伦理学之中。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已经包含了许多美学思想。如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认为“里仁为美”;孟子(公元前390-公元前305年)提出“充实之谓美”的观点;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阐述了这样的观点:美是理念,美的本质不是美的形式;亚里士多德提出“美在形式”“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是美的本质”;毕达哥拉斯则认为,美在于形式的合规律性。应该说美学思想源远流长。但也仅仅是思想,鲍姆嘉通之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学历程。
(二)美学的发展
1.黑格尔(1770-1837年)的美学贡献 黑格尔作为美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美学》论著中不仅给出美的本质的较为辨证的解说,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且对美学的研究领域及其对象做了严谨的规范说明,在他那里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
2.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的论点 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观的基础上,从人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了美,认为“美是生活”。他说:“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他的观念抛弃了唯心主义纯粹的精神界定,把人们的目光引回到了现实,引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他把美建立在广阔的生活基础上,肯定了美的客观性,提出了社会美主要是人物形象的美等。尽管车氏对于美的探求明显缺乏辩证的思维,而囿于机械唯物主义,但他的思想在那个时代已经是达到最高的境界了。
3.马克思的美学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构建了真正科学的美学。马克思对于美学的贡献在于他摒弃了前人的美学思想,运用其辩证唯物主义找到了美的本质——当然不是什么纯粹的理念或者理念的感性显现,也不是纯粹的客观属性客观规则,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智慧、自由创造的感性显现。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创造了美。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而它的美离开人的参与,人的欣赏是沉寂的,只有人类走进世界才见证了美的存在。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应该说自从鲍姆嘉通创立美学起就始终存在着争论。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美。他认为,美学的正当的名称是“艺术哲学”,所以自然美不在研究范围。相反,车尔尼雪夫斯基则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一些美学家们把研究的中心确定于审美心理上。这一派比较著名的有“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整理这些不同见解以及各种美学派别的主张,我们大多可以找到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
美的问题。这无疑是无论哪一门派的美学首先要探讨并试图解答的问题,即美的本质是什么?美的根源,美的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美与真,美与善的关系等问题。因此,这一部分也称为美的哲学,是美学的基础。
审美心理学。研究美感的本质,美感的特征及其心理要素,美感的个性和共性,美感的客观标准等。
艺术问题。主要研究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审美规律等问题,这一部分也称为艺术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