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在孩子的好奇心面前不堵不伤,导之有方,堪称父母楷模。
一次,
那孩子的母亲听后有些惋惜,
后来,那拆坏金表的孩子果然成为轻工业系统的行家里手。
孩子们只要不撒谎,不要板着面孔威吓孩子,他们惟一不能忍受的是虚伪。
——列夫·托尔斯泰
多读没有字的书——叶圣陶不把考试分数看得那么重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曾因学习成绩不佳留过三回级。后来,经过努力,他考取了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又因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刚进中学就留级,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叶至善的母亲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她看到至善的成绩报告单上分数那么低,总是唠唠叨叨,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而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至善的父亲叶圣陶却从来不说什么。他不大注重考试,也不大相信分数,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得看是否能把学的知识全部消化,以达到终身受用。成绩的好坏不是单凭考试能衡量出来的。他了解儿子:至善最不愿死记硬背什么东西,特别是国文和英文,考试要默写整段甚至整篇课文,可他偏偏不愿死记硬背,当然考试不会及格的。他从平时和儿子的对话中感到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弱,知识面也不窄。因此,他面对孩子的成绩单并不责备,只是说,不要哭,也不要思想上背包袱,还是再换个学校吧。于是他让至善进了一所私立中学。这所学校和省立中学完全不同。叶至善进了这所学校,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到有兴趣了,也不用整天在做练习题和做作业上花多少工夫,因而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以及唱歌、吹口琴了。
孩子的兴趣变广了,父亲很高兴,又鼓励他说:“这很好,以后还要多读没有字的书。”他解释说,所谓“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叶圣陶喜欢看书,各种内容的书都看。孩子们可以随便到书架上拿书,只要自己愿意就行。他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问至善,让他回答,借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叶至善这个在小学和中学留过四次级的孩子,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后来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一个美好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
——兰尼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
——列宁
考试对于那些准备得最好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对付的,因为最大的傻瓜也可能问出连最聪明的人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科尔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