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对孩子

家长对孩子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但大部分孩子往往却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之后晓辉的父母开始意识到了他们之前的教育方法有问题,随即改变方法,对孩子进行鼓励教育。家长要对孩子一视同仁,这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拥有好成绩。

019 家长对孩子 要多鼓励、慎批评

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是内在的奖励,它并不需要拿什么具体的东西来装饰,只要给他一点鼓励,他就能感受到父母是多么信任他的能力。

——尔奎哈德曼

“鼓励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换句话就是: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但大部分孩子往往却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总是从孩子的身上找原因,自己却不思索自己有哪点做得欠缺而导致了孩子做得不好。

晓辉在小学的时候很调皮,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一直是本着“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就是说,晓辉是在打骂中成长起来的。

在晓辉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由于总是对父母“敬畏三分”,不敢激怒他们,所以他的成绩非常好,直到了小学四年级时,晓辉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于是遭到了爸爸的一顿打。这让晓辉感到很不解,他想:“考得好时从来没表扬过我,考得不好就对我非打即骂,太不公平了!”之后晓辉因为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而不愿意好好学习了,他开始不注意听讲,上课和同学聊天,放学后也不写作业,他的成绩在很短时间内就一落千丈。在面对父母的打骂时,晓辉开始表现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这让父母感到恐慌,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晓辉的父母不再奉行“打骂教育”,而是主动亲近孩子,一有时间就带孩子去他最喜欢的科技博物馆,然后在游玩的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鼓励教育,告诉他:“你在之前一直表现那么好,以后一定会更好,只是最近状态不佳,所以只要你加油,我们会在各个方面都支持你的!”就这样,经过了这段缓和期以后,晓辉又成了班里的好学生了。

【案例分析】

晓辉的父母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做得好不夸奖,孩子做得不好立刻非打即骂。这种不公平的态度让晓辉感到很失望,导致他开始不想再受家长的压迫,甚至想和家长对着干,产生了典型的逆反心理。之后晓辉的父母开始意识到了他们之前的教育方法有问题,随即改变方法,对孩子进行鼓励教育。

方法一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上述例子就是典型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立刻改正,当孩子意识到错误时也选择了改正错误。事实上,如果家长做到能够和孩子一同成长,并且尽量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各种问题,那么孩子便会很容易打开心扉,愿意接纳任何事情,必定会迅速地成长。

方法二 不要让孩子学着谴责别人

很多孩子表现出在受到大人的谴责后,心里也有了谴责他人的意识,就像晓辉一样,就是因为得到了太多的父母的谴责,从而在不满的时候也会谴责父母的不对。只是他没有选择直接的谴责方式,而是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对抗。

要是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得到鼓励的话,那么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并且也会表现出愿意鼓励他人。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千万不要一遇到错就批评孩子。只有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挥专长,使得闪光点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

方法三 不要把孩子归类于“优差生”

家长不要把孩子往“三六九等”里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所以不管家长怎么去把孩子划分等级,都是不公平的。家长要对孩子一视同仁,这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拥有好成绩。

教育心理小贴示

大量事实表明:经常受到父母批评的孩子往往表现得越来越差,相反,经常得到家长鼓励的孩子通常是越来越出色。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过多的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而鼓励会让孩子乘风而上,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愿意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