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学会分享的孩子更能体会快乐的真谛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雷切尔·卡森
孩子的分享行为并不是自发生成的,而是需要大人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例如,在饭后吃水果的时候,家长要有意识地教孩子把水果分发给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孩子做这个动作时,要告诉他:“如果和大家一起分享食物的话,食物会变得更好吃!”还要尝试着让孩子把个头大的、看着好看的水果先分给别人吃,自己吃分发后剩下的。而大人们在接受孩子分发来的东西后,千万不要忘了和孩子真诚地说声“谢谢!”,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这种分享给他带来的乐趣,这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会了礼貌待人和谦让待人。
一个非常酷爱户外探险的年轻人,一直想征服一座向往已久的大山,一直苦于没有时间。但是最终,那个年轻人人抛弃一切嘈杂,辞去了工作,登上了那座大山。
因为对大山的判断出现了错误、户外经验也不充足、食物和水的补给太少、衣服过于单薄等,这个年轻人被困在了半山腰上,此时天已经很黑了,最糟糕的是他失去方向了,他感觉到自己的双脚越来越沉重,马上就要冻僵了。此时围绕着他的,是无尽的绝望。正在这时,他被一个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看去,原来是另一个遇险的探险者,那个人已经被冻得晕过去了。此时年轻人心理在作斗争,是自己走还是带着这个人一起走。
他选择了带上那个人。他蹲下来用手摩擦那人的手和脚,想让那个人温暖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跟着温暖起来。他鼓励那人说:“挺住,我们马上就能找到出路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分享不多的食物和水,互相鼓励,分担着彼此的恐惧,终于看到了一户人家,他们高兴地狂叫起来,兴奋地抱在一起。
【案例分析】
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故事最好的解释。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们在交往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如果那个年轻人没有救起那个会是他“累赘”的遇险者,他将独自面对黑暗和恐惧,直至自己精神崩溃,不久后也会倒下。但是他没有这么做,相反,他把自己的食物和水分给遇险者。在帮助遇险者的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精神的慰藉,战胜恶劣的环境,真正体验到了只有用心体会、亲身经历才能得到的喜悦。
方法一 家长不要太娇惯孩子
家长不能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然后不停地围着他转,表现出没有限制、没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给孩子拖上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导致孩子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王国里,殊不知别人都已经打破封建礼教而走上现代化的大路了。
家长要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他现在所得到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由于家人爱他才给予他的。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家长要让孩子逐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把自己喜欢或者珍惜的东西拿出来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方法二 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家长要做到确保孩子有自己的玩伴。如果孩子连一个伙伴都没有的话,又何谈和伙伴分享呢?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孤独。如果单是没有伙伴,而是家长一味地用嘴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的话,恐怕孩子很难学会,而且也体会不到合作的重要与分享带来的快乐。所以,家长要尽量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也可以允许孩子邀请他的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这样,孩子就会在与伙伴的游戏中,慢慢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最后养成关爱他人、谦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方法三 不要强行让孩子“分享”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客人带着与自己家孩子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而这个小朋友看到自己家孩子的玩具以后也表现出想玩的样子。这时,家长通常会选择大方地把孩子的玩具给小客人玩,只是这个玩具的小主人可未必也会这么大方,他很有可能会不高兴地想要要回玩具,有的甚至会直接上前去抢回来。
这时,家长也许会认为很没面子,于是强制性地让孩子把玩具给小客人玩,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待遇而伤心。
家长要注意的是:要是孩子还不愿意与小客人分享的话,家长千万别强迫他,相反,要把玩具的支配权交给孩子。因为这时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孩子的面子,而不是家长的面子。家长的鲁莽行为很有可能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以后更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即使来到家里的小孩子是客人,家长也要尽量做到公平地对待小客人和自己的孩子。家长不要为了表现热情和友好,让自己的孩子对小客人产生敌意,因为在孩子看来,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小客人,妈妈就不喜欢他了。
教育心理小贴示
家长要努力做到用愉快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一起分享,并且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便能从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这种分享行为,让孩子慢慢习惯并乐于分享。当然,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于分享是不理解的,这就要家长逐渐将这个意识灌输到孩子的脑中,也就是给孩子插上分享的翅膀,培养他日后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