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孩子“亲密有间”

和孩子“亲密有间”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尊重下,便会建立出一个“亲密有间”的家庭,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小志的妈妈是个教育观念非常新颖的人,她和孩子相处就像朋友或是姐弟一样。平时小志对妈妈直呼其名都可以。因为小志认为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于是不停地激怒妈妈,最后妈妈把小志痛打一顿,但小志却认为妈妈一下子变“坏”了!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给他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家长对于这个空间只有保护的职责,而没有介入的权利。

041 和孩子“亲密有间”

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于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如果其隐私和空间受到侵犯的话,就会表现出忧虑戒备、烦躁不安的情绪。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隐私和空间时,一定要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一个距离,就像家长有很多东西或想法不想让孩子知道一样,所以这就需要彼此的尊重。在尊重下,便会建立出一个“亲密有间”的家庭,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案例一:

小米是个非常乖的小姑娘,但是那天却和妈妈大吵了起来,吵完还又哭又闹了半天。原来,是因为妈妈帮她整理房间的时候把她一个旧笔袋给扔了。妈妈也很生气,认为我帮你干活你还生气跟我吵架。但是孩子却不这么想,这笔袋可是她最好的朋友送她的,她觉得意义很重大,所以就算是脏了坏了她也不舍得扔。娘俩就这么吵着,最后妈妈把小米的脏玩具、脏学习用品都往外扔,小米边哭边去捡,闹得很不愉快。

案例二:

小志的妈妈是个教育观念非常新颖的人,她和孩子相处就像朋友或是姐弟一样。平时小志对妈妈直呼其名都可以。对于家里的大小事情,妈妈也喜欢和小志一起商量,非常民主。但妈妈没有想到的是,5岁的小志越发表现出唯我独尊的性格来,但是当妈妈意识到这一点后,再想扭转回来也已晚了。因为小志认为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于是不停地激怒妈妈,最后妈妈把小志痛打一顿,但小志却认为妈妈一下子变“坏”了!

【案例分析】

小米因为妈妈扔了自己重视的东西,所以对妈妈大发雷霆,导致和妈妈的关系激化。小米妈妈想当然地认为小米不再需要那个笔袋,却都没有问一问小米到底是需不需要,这也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做法。

小志的妈妈是典型的“过犹不及”,如果对孩子的尊重过了头,那就是没有原则的表现了。家长要拿捏好这个度,过于严格无法让孩子打开心扉,过于纵容便无威信可言。

方法一 “舍得”给孩子空间

现在太多的家长都不舍得给孩子空间,主要是对孩子太溺爱了,不舍得让孩子离开自己视力范围一步,但是这种过度的保护,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

小米的妈妈就是“不舍得”典型,妈妈会帮助小米做任何事情,自然而然地也会帮孩子做任何决定,这些决定中必定会有可以让孩子勃然大怒的事情,从而产生争吵。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给他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家长对于这个空间只有保护的职责,而没有介入的权利。当然,给孩子空间是给孩子需要的那个自己的空间,家长不要学习小志的家长那样,不光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还把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度地分给了孩子一些,这就导致孩子成为了小霸王。

方法二 果断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家长态度要坚定,不能答应孩子。当然,坚定并不代表态度严苛,只是让孩子明白他的要求很过分,不能得到通过即可。因为孩子在提出要求时,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达成要求的,他也只是先试探一下家长。如果家长不够坚决,孩子会软磨硬泡;如果孩子得逞了,日后他会变本加厉,从而对于要求来说便没有了节制,家长不能给孩子这种机会。

方法三 帮忙有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需要家长帮忙的事情,面对这些事情,家长不要全盘接受,而是要有选择性地帮孩子。家长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尽量不要帮助孩子,如孩子想要家长帮助搭积木,家长要拒绝,并说:“你一定能行,妈妈也许都没有你做得好!”如果孩子对于自己已经能做的事情还寻求家长帮助的话,家长要拒绝,如孩子上学要让家长给背书包,家长一定要拒绝,并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心理小贴示

家长不要因为对孩子的过分介入,导致孩子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勇气,这样只能让孩子越来越懒惰。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在某件事情做得不够好,不要直接帮助孩子去做,而是要告诉孩子哪点不好,怎么改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越做越好。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要窥探孩子的隐私,这样孩子会更感谢家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