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干干净净精神爽——如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本讲概要
★孩子玩耍时要注意卫生
★养成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卫生习惯的方法
爱玩沙子
很多教师都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遇到沙子堆孩子就不愿走了,在沙子堆上踩来踩去,大把大把地抓沙子玩。如果有个小桶小铲,还会往桶里装沙子,然后倒出来,接着再装……直到夕阳西下,满身泥沙,闹得大人没办法。
总爱玩沙子好吗?回答是:非常好!沙子是一种天然的、取之不尽的游戏材料。沙子有流动性,踩上去会下陷,从高处又可滑下,特别是抓一把时,指缝中沙粒的流动会给人一种特殊的感受。用沙子做“装入倒出”游戏,更给学生增添情趣。学生通过铲沙子,既炼了手的精细动作和肌肉的力量,又对小桶(容器)与沙子(内容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理解,尤其是把装满沙子的容器倒扣过来,出现一个个造型时,更会进一步发展他们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
小建议
玩沙子,好游戏,讲卫生,靠自己。
难怪有人说“沙子堆是儿童的乐园”。如果您附近没有沙子堆,不妨用木盒盛些沙子,为学生做一个沙盘,好吗?
当然,爱玩沙子的学生卫生问题,是犹为头痛,没关系,只要你放开手让他去玩,然后,每次当他高兴而归时,让他立即洗手、洗脸,换衣服,并帮助他养成习惯,快乐并有一份感激之情的学生是肯这样做的,不信,你试一试。
不爱理发
儿童不爱理发是一种不良习惯,遇到理发、洗头,孩子就哭闹不停。
一般来说,常因最初理发或洗时做法不当,弄痛了他;头发茬子没收拾好,使他身上又扎又痒不舒服;洗头时水眯了眼睛等造成他的恐惧心理,以后一遇到给他理发或洗头,他便条件反射地哭闹起来。
方法1 感情接受法
纠正学生这一不良习惯并不难。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家长先让孩子从感情上慢慢接受“理发”这一必须做的事情。可以带他看看其他小朋友理发,并对孩子说:“你看小哥哥多勇敢,也不哭。”家长多说些鼓励孩子的话,或是使自己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也可边理发边说:“开小汽车了。”使孩子提高兴趣,消除恐惧心理。千万不可用强制手段,诸如:用胳膊夹住孩子,按住脑袋等给孩子理发,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惧及厌烦心理,不良习惯反而得不到纠正。
跟我学
做常理发,不哭啼的好孩子。
注意玩具卫生
玩具,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尤其是智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们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能的发展。在充分发挥玩具的功用时,必须对玩具的卫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玩具的卫生情况与学生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加上制造玩具的原材料对人体有害,选择玩具时应该注意。所以,为了学生的健康,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让学生把玩具放进口,以防摄入有害物质或误吞小玩具,特别注意不能让学生将坚硬的、易碎的玩具含在嘴里奔跑,以免跌倒时发生口咽部损伤或其他外伤。
不要买容易爆炸的东西给学生玩,如气球、鞭炮等,以免爆炸时伤害学生的眼睛,特别是不能让学生将气球碎片放入嘴中,以免将碎片不觉地咽入气管造成窒息。幼儿玩烟花、鞭炮时,教师或家长一定要现场指导,或者由大人玩,小孩子观看。
玩具要经常清洗和消毒。教育学生不要在脏地方玩玩具,口吹的玩具一定要消毒后才入口,且尽量做到一个人玩一个,以免传染疾病。另外,玩具常与手、地面和其他物体接触,很容易沾上灰尘、病毒、细菌、寄生虫卵等,因此,儿童玩具要经常清洗消毒。一般耐热、耐湿而不褪色的木制玩具,可以用沸腾的肥皂水烫泡,再在阳光下晒干,就可以杀死细菌;对于不耐热而湿的棉毛巾制品和容易生锈的铁制品,可以将它们放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6个小时以上。上述的这些方法,可以杀灭玩具上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总之,在教育孩子使用和爱护玩具的同时,父母要做好各种工作,引导儿童注意玩具的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因之而导致孩子多种疾病的感染,这样就能保证孩子身心健康。
早晚漱口
训练时先为学生准备好水杯,并预备好漱口所用的温白开水(夏天可以用凉白开水)。为什么不用自来水呢?这是因为学生在开始时不可能马上学会漱口的动作,往往漱不好就会把水咽下去,所以刚开始最好温(凉)白开水。初学时教师为学生做示范,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做漱口动作,而后吐出,反复几次,学生很快就会学会。这里我们提醒教师不要让学生仰着头漱口,这样很容易造成呛咳,甚至发生意外。
小建议
早晚漱口又刷牙,口腔牙齿都健康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督促学生,每日每晚坚持不断,这样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养成习惯。为了让我们的宝宝都有一副洁白、健康的牙齿,教我们万万不可忽视学生的早晚漱口保护牙齿的作用。
刷 牙
在教学生学刷牙时,要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即竖刷法,刷上牙时要从上往下刷,刷下牙时要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保证每个牙面都刷到。
在教学生学刷牙时,教师要坚持督促检查。学生的自觉性、坚持性比较差,一两次的早晚刷牙并不能形成习惯,所以特别需要督促提醒,才能使学生刷牙的良好习惯不断强化,并逐渐变成自觉的行动。最后,通过刷牙达到保持口腔卫生、促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使牙齿更为牢固及健康生长的目的。
饭前便后洗手
培养学生饭前便后洗手不仅能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呢?教师们应耐心地告诉学生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因为手上摸了许多脏东西,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进肚子里就会生病,肚子就会长出虫子来。”学生一般很容易明白这样的道理,会愉快地去洗手。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督促。学生往往几天新鲜,坚持不了多久,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同时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也有着很大影响,只要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金玉良言
饭前便后要洗手,肠道疾病不会有。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学生自己容易取拿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应用流动水洗手,这样符合卫生要求。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初学洗手时要把袖子挽起来,以免弄湿衣服。教给他手心手背都要洗。往往通过教师的一次示范动作,学生就心领神会,很快学会自己洗小手了。
不要随便挖鼻孔
有些学生喜欢用手指头挖鼻孔,这个习惯不好,教师应及时纠正。因为鼻腔黏膜本身既薄又嫩,黏膜下的血管非常丰富,纵横交错,交织成网,并且有一部分通向脑内。平时,鼻毛、鼻腔黏膜上粘有大量灰尘和细菌,如果经常挖鼻孔,难免引起黏膜损伤,黏膜上的细菌便会乘虚而入,引起黏膜发炎化脓,鼻毛脱落,从而破坏鼻腔洁净空气的生理功能。其中鼻毛周围炎(即鼻前庭疖)是很常见的,一旦发生,会出现疼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时,细菌进入脑内,可引起可怕的颅内感染,危及生命。常挖鼻孔的学生,还往往易得鼻炎、副鼻窦炎,易感冒和发生气管炎,以及引起鼻出血等。
重要警示
勤洗澡,勤换衣,穿着卫生应注意。
衣着卫生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这样的情景:有些学生流鼻涕了,抬起手臂用衣袖就着鼻涕擦;有些学生身体某部位痒了,手又够不着,就近找到墙壁或树木磨蹭起来……类似这样的情形还很多,学生们会有许多看起来不讲衣着卫生的举动。
学生们不讲究衣着卫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贪玩,贪玩是学生的天性,玩得忘乎所以时也就很少顾及衣着的干净与否了。二是学生还没有衣着卫生的观念,做什么事情考虑的都是方便。三是学生的衣服可能不干净,引起皮肤痒,为了消除皮肤痒感,也就顾不了许多。四是学生的皮肤本身有炎症,炎症发作使皮肤奇痒难忍。
为了保证学生的衣着卫生,我们当然必须先弄清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只有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很显然,对于因贪玩引起的衣着卫生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强行禁止学生玩耍是不可取的,学生们从玩耍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肌肉也发展了他们的感知觉、注意、思维等心理能力。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是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注意衣着卫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衣着选上耐脏、耐磨的衣料,而且多备几套衣物,以供学生换用,不要以为多几件衣服是种浪费,花些钱买衣服换来的是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是值得的。
对于因皮肤痒引起的磨蹭行为,可以首先考虑学生有无皮肤病,检查后有,就应及时治疗。勤洗澡,保持皮肤干净则是另一项保证性的措施。勤换衣洗衣也是一项很有帮助的措施,这样可以减少虫子、细菌的繁殖,消除一些不良的潜在因素。
至于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则应及时教育学生改正。除了要教育外,必要时还需提供一些卫生条件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些父母在学生身上系上小手绢,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总之,学生的衣着卫生要全面考虑,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吮吸咬指甲
观察表明,在婴孩时期,吮吸手指头、咬指甲是一种很常见的不良行为。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将大大减少。但有一部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仍然不能放弃这一习惯,有的甚至上大学了,也保持这一习惯。吸吮手指导致手指发白、肿胀,咬指甲,出现指甲被咬光、流血、发炎、疼痛等状况,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染上吮吸手指头、咬指甲的习惯,原因或许是多样的,但起初大都是由于喂养方法不当所致。也有些是把吮吸手指、咬指甲当作释放能量的方法,以解除自身的紧张和焦虑。一般来说,活跃或有许多其他活动的学生较少有这种习惯。
小建议
吃指头,要纠正,剪指甲,保清洁。
如果学生已有这种习惯,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在不完全克服习惯之前,要保证学生的手指卫生,经常清洗手指和指甲,以减少手指中的细菌被学生吸进口腔,要经常保持指甲整洁,不留长指甲。
方法2 行为训练法
因为吮吸手指头、咬指甲大都是一种不自觉的下意识的活动,所以纠正的方法光靠说理,效果不会很好,重要的是要打破学生的习惯动力定势,因此较为有效的方法是行为训练法。
一种有效的行为训练是对抗反应训练。当学生很想吮吸手指、咬指甲时,教他进行一些对抗式的活动。比如把手放在身体的一侧,用力握拳,直到手和臂感到紧为止。其他的对抗反应还有把手指向头顶、擦汗、编织、洗牌等。学生在有吮指咬指欲望时如果能成功地进行对抗反应,教师应及时进行奖励,以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
方法3 行为记录控制法
它要求学生在记事卡上把吮、咬手指的次数记录下来,根据学生的记录能够统计出每天吮指咬指的平均次数。在得知平均次数之后,教师就要有目的地促使学生达到每天减少咬指、吮指的次数目标,以逐渐减少咬指、吮指的次数目标,以逐渐减少咬指、吮指的行为。目标刚开始不宜订得太高,应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学生达到一定目标就应给予赞扬和奖励,以强化学生的行动。
方法4 惩罚法
如果学生吮吸手指、咬指甲,可以适当借助惩罚来帮助学生矫正坏习惯。如可以用橡皮圈套住手腕上,若咬了指甲,吮了手指就把橡皮圈拉起,弹打自己;如果在行为将要发生前用橡皮圈弹打以警告自己则更有效。
流动水洗手脸
学生洗手、脸最好用流动水,污物便随着水流走了,洗手脸的水总是清洁的。
当前,家庭有自来水龙头的比较普遍,应很好地利用这个条件。如果没有自来水的学校,学生在洗脸时,成人可以用水壶盛水,让学生冲洗,保证手、眼卫生。也可以采取洗手水与洗脸水分盆等办法,尽量避免污水重用,以利卫生。
使用手绢
手绢是学生养成卫生习惯不可缺少的工具。流鼻涕时,用手绢擦一擦可以避免鼻涕流到嘴里,吃进肚里而生病。人在呼吸时会吸进许多脏东西,这些脏东西被鼻腔中的绒毛挡住,粘在鼻黏液上,脏物与鼻黏液混在一起成鼻涕,擤鼻涕时脏物随鼻涕一起排出体外,如果鼻涕流进嘴里,将造成自身反复感染而影响健康。
有时学生由于哭泣,眼睛里流出许多眼泪,也要用手绢擦拭,千万不可用手或衣袖去擦。因为手和衣袖上都难免小有细菌,用它去擦眼睛,容易使眼睛感染而患眼病。
有时在公共场所,嗓子突然有了痰,身边又无卫生纸或痰桶,便可使用手绢进行处理。维护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公德。如每个人都能从幼年开始,养成这一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未来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将是优美、清洁、文明的。
擤鼻涕
人的鼻子长有鼻窦,鼻窦和鼻孔之间有一条细细的鼻管管相通,在擤鼻涕时,如果用手捏住鼻子使劲地擤,一些鼻涕就会通过细细的鼻挤到鼻窦里去,鼻窦里存入鼻涕后,细菌易在其中繁殖,而引起鼻窦炎,患鼻窦炎将引起发烧,头痛,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变成慢性鼻窦炎,经常头痛,呼吸不畅,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即用一个手指先按住一个鼻孔轻轻地擤,然后再按住另一个鼻孔轻轻地擤。擤完用手绢擦干净鼻和手,或用水冲洗也可。
清洁整齐
儿童入学以后,已能学会辨别是非,很多习惯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培养及定型,所以,教师必须加以注意,帮助学生从小培养正确的习惯。
到学校上课,是学生社交活动的开始,校方应教导学生必须穿着整齐清洁的校服,梳理好头发,保持干净的仪容,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起码要求,也是遵守校规、做个好学生的表现。
教师也可订下一些规则,例如:
学生的校服和衣袜应每天更换清洗。
运动鞋要每周洗刷干净。
手指甲、脚趾甲、头发应经常修剪,保持清洁。
学生是上学校或上街,出门前应洗脸、梳头,穿着干净的衣服。
学生出外返家后,需尽快换衫、洗脸、洗手才可做其他工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且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养成公共卫生习惯
有次去公园,看到一个这样的情景:一位妈妈带着小孩在玩耍,孩子玩累了,于是母子俩就在一块草地上坐下来休息。休息时孩子吃了水果,妈妈将水果皮装入了一个小塑料袋里,等他们休息了一会儿再去玩时,母子俩起身后还仔细将地上没能入袋的纸巾、果皮等再入袋,然后才拎起小塑料袋朝远处的果皮箱走去,母子俩的举止令人钦佩。
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丢、乱吐,应该是新时代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然而我们却常常看到相反的情况,不论是公园里,还是街道上,甚至校园里,课室中,常常能看到人们遗下的纸屑、果皮、痰迹;在一些公共场所,明明挂着不准吸烟的牌子,然而整个空间都弥漫着呛人的烟味;本来每年都要政府花费巨额资金来治理的河流,居然还有人偷运废泥到江中倾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给我们培养新一代的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方法5 榜样法
儿童模仿能力强,在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习惯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不随地乱丢乱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方法6 评议法
如果看到有人破坏公共场所的卫生,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一起分析评议此事,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进行谴责,以使学生明辨是非,教育孩子不做不道德的事情。如有可能,还可以与学生一道去消除那种不卫生、不道德行为带来的后果。
方法7 表扬法
当学生能自觉讲究公共卫生时就应及时表扬、称赞他,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如果有一日,学生忽然“犯规”了,破坏了公共卫生,那么你虽然不必指责他,但也应该让学生明白你的不满,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并努力帮助孩子去消除不良影响。
公共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奏效的,它需要长期不懈的教育和锻炼,需要一丝不苟的作风。一句话,公共卫生习惯的养成宜从小抓、经常抓,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
养成个人卫生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爱清洁、重卫生的习惯呢?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方法8 以身作则法
为教师的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是个人卫生,家居、饮食也要保持清洁。
方法9 守则法
订出一些守则,如每天要洗澡、吃饭前要洗手、上厕所后要洗手、早晚要刷牙漱口洗脸等等。要经常注意学生有没有遵守,如有违犯,即予提醒,但不要用责备的语调,帮助学生把遵守规则成为习惯。
方法10 后果法
要令学生知道不刷牙的后果,牙齿蛀了就要接受牙医治疗,由医生来处理。牙医会告诉他保养牙齿的重要性及方法,而且令他从拔牙、补牙、洗牙或吃药打针上得到教训。
方法11 有效告诫法
洗澡是学生应做的事,不洗澡的自然结果是气味难闻,别人必远离他,尤其是由他的朋友、同学告诉他更有效。教师也可以表示,自己无法忍受这种气味,可以拒绝与他同桌吃饭或坐在一起。此外,不洗澡身体会发痒,尤其到了夏天,不常洗澡容易皮肤搔痒、生疮,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必须要注意个人卫生。
你至少可以知道
玩沙子、玩具时,要注意卫生
常理发,勤刷牙、不乱丢果皮
吮手指,挖鼻孔都是不好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