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垒土筑坝与顺势引流——强制与疏导并用
本讲概要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强制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疏导
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需要一定的强制训练,但也需要疏导。疏导即疏通引导,像大禹治水一样开沟挖渠,把水引入轨道,而不是采取堵的办法。对学生的问题需要堵,但更需要疏导,不能采取“管、卡、压”、“打、骂、罚”等简单的方法。发现学生有问题了,上来就是一个耳刮子,上来就批评,这种方法是不好的,疏导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管、卡、压”往往产生逆反心理。
有一个老师发现学生总偷偷抽烟,给他讲抽烟的害处,学生不信,老师拿出《行为规范》让他读,也没起什么作用。后来,老师采取疏导的办法起了作用。原来这学生特别爱玩昆虫,老师就利用昆虫去引导学生。一次,老师让他捉只蟋蟀来,学生高兴地捉来一只。老师让学生把香烟放在碟子里,再放上水,然后把水倒进蟋蟀罐里,再把蟋蟀放进去,在上面盖一块透明的塑料布,扎了几个透气孔。只见蟋蟀在里面拼命地乱蹦,挣扎了好一会儿,死了。这时老师说,你看烟里的尼古丁毒性多大,人虽然不会像蟋蟀那样马上死掉,可慢慢地中毒,对人身体也是非常有害的。然后老师给他念了一大串有关的调查数据,告诉学生,吸烟的人患肺癌等疾病的比例比常人高出很多。从此后,学生再也不吸烟了。
讲究针对性
“针对性”首先是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学生的年龄不同、性格气质不同、心理水平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因而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要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绝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进行教育。“针对性”还要讲究内容的针对性。有些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习惯,有些则已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每个学生的问题不同、需要不同,因此选取的教育内容也不同。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疏导必须针对不同学生选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抓住兴奋点
要疏导就必须找到可疏导的地方,顺势引流。最好疏导的地方就是学生的热点、兴奋点。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去疏导,学生往往感兴趣,主动投入,不知不觉地就顺着教师“挖的沟”而流了。
贴近学生
教育中有一个现象,叫做“相近的相吸,相反的相斥”。你的观点离学生很远,不容易被学生接受;你的观点和学生相近,反而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家长要先降低标准,找到学生相近的地方疏导。这就如同上台阶一样,你想把学生拉上台阶,你先要下台阶,与学生接近了才好一把把他拉上来,然后你再上台阶,再把学生拉上来。如果你在台阶的最上面,学生在台阶的最下面,相距甚远,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往往很难向你靠拢。要想让学生上去,教师就得先下来,贴近学生,否则,就会出现你的标准越高学生越不理你那一套的情况。
疏堵结合
采取疏导教育时,最好与“堵”结合。一方面开沟引水,一方面垒土堆墙,这边堵上了,只能往那边流,这样有利于疏导。因此,我们在疏导的同时也应让学生知道,那样做是不行的,是要受惩罚的,这对疏导的顺利进行是有好处的。
掌握教育机制
疏导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教育方法,疏导好了就是一种教育艺术,因而它需要一定的教育机制。
教育的特点是既有计划性又无计划性,有的时候需要有计划,按一定目的,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教育,但有的时候又是随机的教育,遇事而诲,遇物而诲,灵活机动,这就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教育机制和教育艺术。机智是头脑灵活,随机应变。教育机制是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快捷、准确的反应能力和妥善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教育艺术是指那些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它的特点是具有独创性、不同凡响。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艺术是指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矛盾,都能得心应手。这是教育者高超的教育能力的反应,是教育者知识、智力、经验、修养、阅历等方面的综合。所以,不能单纯讲教育方法,要像高超的文学家一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达到娴熟、炉火纯青的程度。家长要尽量向这方面努力,遇到问题随机应变,妥善处理。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的力量往往体现在这个地方。
金玉良言
在养成习惯时,如果受到老师的批评,可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习惯是否可行。
学生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家长应该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教育能力,每位家长都可以创造出适合于自己学生的好方法。希望家长都成为教育艺术的高手,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
你至少可以知道
教师单纯地“管、卡、压”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找到行为习惯的“兴奋点”,疏导就容易了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需要有较高的品德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