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趣的导因·探索的力量

兴趣的导因·探索的力量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好奇心看成是进一步形成对某种事物更深刻的兴趣的导因。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与学习密切联系的天然本性。在成人的教育下,这种罕见的好奇心是一种强有力的探索因素,会激起他们进一步从事各种各样的认识活动,扩大知识面,成为发展智慧和才能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每个青少年必须培养这种美德。

第五讲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好奇心:兴趣的导因·探索的力量

本讲概要

★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

★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兴趣的起点

好奇心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心理特征。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有无法满足的好奇心。每个人都总是力图了解一切事情。

好奇心就是人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的一种新奇感、惊奇感和震惊感。这种新奇、惊奇和震惊是兴趣的首先表现,即兴趣的起点。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好奇心看成是进一步形成对某种事物更深刻的兴趣的导因。

心理学对人的好奇心进行过研究:在一间空气和灯光都调节到十分舒适的房间里,踊跃报名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们安然自若地躺在床上,他们除了一天三餐可以吃到美味佳肴,一切生理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之外,每天还可以领到很高的报酬。但是,两天以后,每个参加实验的大学生都竭力向周围寻找刺激,没有一个人能安静地躺上3天以上。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在这种贫乏单调的环境里,即使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最优惠的满足,仍然会产生厌倦。人们更加喜欢获得一个内容丰富而且富于变幻的环境,更希望能有使好奇心得到满足的环境。好奇心是推动每个人获得新的认识的主要动机,没有好奇心,限制和扼杀好奇心,人就会发生精神缺失,甚至难以生存。

小学生时代,一般都有蒙昧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把小学生时期的好奇心称之为“纯真的好奇心”。

童年时期根本谈不上什么固定的、深刻的兴趣,只是对某些事物感到新奇,对世界上的一切感到新鲜。那时期的好奇心是幼稚的、自发的。他们那天真无邪、不知疲倦的头脑,常常会涉猎各种各样的对象,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对所了解的内容总是频繁转换,新颖不俗的,甚至是发生跳跃式的变化的。

通常,好奇心很不容易被观察得到。但是,在儿童带着兴致和稚气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时,在他们力图了解周围事物和周围发生了什么情况而进行观察时,在他们仔细地去体察、去抚摸物体时,并把物体抛起来,嗅一嗅,捏一捏,尝一尝,丢到火里或放到有水的瓶子里或放到洼池里,饶有兴趣地进行着某种“试验”时,我们就能清楚地观察到他们的这种天然的纯真好奇心。我们也将发现在这种纯真好奇的天性里,在这些幼稚可笑的“试验”里,蕴藏着多么惊人的发现力和创造力,当然,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才能得以保持和发展。

名人名言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

——巴尔扎克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与学习密切联系的天然本性。正如美国科学家阿西莫夫所说:“好奇心是人类精神最崇高的特性之一。因为它的最简单的定义是‘求知的愿望’。”

好奇心的疑问集中表现是提出“是什么?”“如何?”“为什么?”而“是什么?”“如何?”和“为什么?”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永远回答不完的,也是整个人类永远回答不完的。19世纪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句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家都应该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人类正是从无法满足的好奇心,从无休止地追究“是什么?”“如何?”“为什么?”开始,引起认识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活动,研究活动,发展智慧和才能的。人们正是从追究“是什么?”“如何?”“为什么?”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真理的。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期间,如果好奇心得到激励,就立即会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逻辑记忆加强,想象力丰富,学习热情高涨,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增强。为使好奇心得到满足,他们能深入理解老师课堂讲授内容的实质,有时甚至很少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限制,而是广泛地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新知识。书籍、报刊、杂志、电影、录像、课外活动小组、校外青少年宫活动等都是青少年忠实的良师益友。有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看书时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能排除内外种种干扰,能和书中主人公在情感上同频共振。在课堂上能勇敢地向教师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能按照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想开去。

小建议

在课堂上勇敢地向老师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

在谈到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时,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几十年后我还记得那本书(某本科学著作)给我带来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他还说:“任何一本好的入门书,它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唤醒读者对该学科所探索的对象产生一种惊异感,而并不在于它向读者灌输了多少知识。”正是因为如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读到一本新奇的读物或一本奇妙的科学著作,往往是产生兴趣的最初根源,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道路。

探索的因素

好奇心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一种自然的探索欲和一种潜在的创造因素。求知的好奇心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的源泉。

当小学生在了解周围人的生活、活动、劳动、相互关系、议论、感受等的时候,已不仅仅是消极地、无目的地观察,而是进行积极的探索,竭力认识他所感兴趣的、新奇诱人的成人世界。这个时期的好奇心不只是一种纯真的好奇心,而是已发展为求知的好奇心。如达尔文将一只甲虫放进自己的嘴里、爱迪生钻进鸡窝里孵小鸡、摩尔根在抽屉里养了一窝小老鼠……这种求知的好奇心常常是研究的向导。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他周围成年人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不理解的、惊奇的、惊恐的。在成人的教育下,这种罕见的好奇心是一种强有力的探索因素,会激起他们进一步从事各种各样的认识活动,扩大知识面,成为发展智慧和才能的强大力量。

生活中常常碰到小学生向大人提出许许多多知识性的问题,如“天有多高?”“地有多大?多厚?”“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为什么下雨?”……对他们提出的这许多问题,成年人往往很难说清楚,有时感到很尴尬。尽管他们在好奇地提出问题时,并不真正完全理解自己所提问题的含义,但通过成人的一系列的回答、解说,他们一般能得到认识上的一定满足。

青少年的好奇心是正确思想的导因,有助于科学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好奇,总是与求知欲联系在一起。”

正如居里所说:“我认为科学有极大的美丽。一个在实验室中的学者,并不只是一个技术员,他也是一个小学生,他眼前的自然界的现象像神话一样,给他很深的印象。”由此可见,每个青少年必须培养这种美德。

你至少可以知道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与学习密切联系的天然本性

人们正是从无法满足的好奇心开始,逐渐揭示真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