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见之于目,心有所动——观察力的结构
本讲概要
★感觉是观察力的基础
★知觉是观察力的一种较高级的形式
★观察力是在感知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可以说是智力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个体如果没有观察力,那是谈不上智力活动的。
观察力是个体借助于感官、直觉和科学仪器对客体进行认识的能力,也是个体在观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我们通过各种感官观察到天空日月星辰的分布,山川草木、湖泊海洋的变化,也可观察到飞禽走兽的活动和雷电风雨的发生,也可观察到社会生活中五彩缤纷的现象与各种各样的变化,通过电子显微镜还可观察病毒的形态和活动……
感觉·观察力
感觉是观察力的一种形式,它也是观察力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观察力。
感觉是个体感觉器官的功能,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体对象(也包括人体)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能力。它是感觉器官对来自体内外的一定刺激所产生的能力活动。例如,视感觉就是感官眼睛对光线所产生的反映能力;内脏感觉就是由脑神经对体内脏器活动的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能力。感官接受信息刺激并引起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于是产生感觉。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感觉器官、大脑皮层相应部位和传导神经三部分构成的分析器统一活动的结果;从内容看,感觉是对客体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小建议
要有观察力,先搞懂什么是观察力。
感觉的一般特征
感觉的一般特征有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扩延性等。
感觉性是感觉的根本特征,没有性质,就不会有感觉。在任何一种感觉领域内,总是存在着性质,并且存在着区别。例如,视觉有红、黄、绿、兰、白、灰、黑7个基本性质;听觉有音响、音色和响度的区别;味觉则有酸、甜、苦、咸4个基本质。列宁指出:“在感觉中不可避免地也会有质。”
感觉强度是感觉在数量方面的特征。这种强度决定了信息的强度和感官的机能状态。例如,一个人从暗室中突然走到室外的明亮阳光下,一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几秒钟后才能看清楚。这就是由弱向强过渡。反之,一个人由室外突然走到暗室内,一开始也是眼前漆黑一片,过一会儿才能看清室内的摆设。这就是由强向弱的过渡。
感觉的持续性是感觉在时间方面的特征,即感觉所持续的时间。这种持续性主要决定了信息作用的时间和长度以及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感觉的持续性具体表现为感觉的潜伏期和惰性。所谓潜伏期,是指当信息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生;所谓惰性,是指感觉不是随信息停止作用而立即消失的,也就是后作用,例如,“耳鸣”就是听觉后象的明显现象。
名人名言
贝弗里奇说:“必须懂得所谓观察,是包括思维过程在内的。”
感觉扩延性是感觉在空间方面的特性,这种扩延性主要决定于信息作用的空间距离和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例如,视觉中的距离、听觉中的范围等。
感觉的分类
感觉可以区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部感觉
这是接受外部刺激的感觉器,反映外界对象属性的感觉,它又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
视觉是指由电磁波刺激眼球的视网膜所引起的能辨别外部对象明暗和颜色特征的感觉,它是眼睛的机能。由于视觉能力的不同,人们辨别对象的性质和颜色也就有所区别。
听觉是由声波刺激耳膜所引起的能辨别外部对象声音的感觉。由于听觉能力的不同,人们辨别声音特性的能力也就不同。
嗅觉是由挥发性物体刺激嗅觉器官的感觉细胞而引起的能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每一个人的嗅觉能力都是不同的。
味觉是由可溶味分子刺激舌面和口腔黏膜上的味觉细胞(味蕾)而引起的能辩别物体味道的感觉,每一个人的味觉能力都是有差别的。
皮肤觉是由外部对象刺激皮肤所引起的能辨别物体的机械特性和温度特性等的感觉。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皮肤觉能力,由于皮肤觉能力的判别,人们辨别物体物理特性的能力也就不同。
二、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由于感受器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映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例如,饥饿感觉、渴的感觉、昏觉以及性冲动感觉等。
三、本体感觉
在身体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有一种本体感受器,它能反映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的情况,称之为本体感觉。例如,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前者能反映并辨别机体自身运动状态和健康状态;后者能反映和辨别身体(主要是头部)的运动速率和方向。
知觉·观察力
知觉也是观察力的一种形式,不过它比感觉形式更高级、更全面。
知觉是指个体对客体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这种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但知觉又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或拼板,而是具有新的性质,这表现为对客体的整体认识,或者表现为对客体综合属性的差别,或者表现为对客体的意义作出初步解释。
知觉的一般特征
知觉的一般特征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时,在同一瞬间只优先地反映一二个对象或对象的一二个属性或部分,也就是从众多的对象中有选择地以一二个对象作为知觉对象,从而使知觉对象特别清晰,而对其余对象就比较模糊。知觉对象就是在某一瞬间被清晰地认识到的对象,那些比较模糊地感知到的对象,就是知觉对象的背景。从专门设计的一种所谓“两可图”(见下图)中,就可看出知觉的选择性。当把黑色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时,就能感知到两个侧面人头象,却不能同时感知到中间的白色花瓶;当把白色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时,就能感知到一个花瓶,却不能同时看到两个人头像。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感知知觉对象时,个体总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加以认识,并同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因此,具有不同经验和知识的个体,对同一个知觉对象的知觉是有区别的。在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门知识的人,对该领域对象的知觉要比其他人深刻得多。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感知知觉对象中,个体所反映的是知觉对象的整体现象,它可以把具有不同属性的知觉对象感知为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统一体。例如,苹果有圆的形状,有一定的硬度,有一定的颜色,有一定的气味,我们在感知时,就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来把握,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个体的知觉对象仍能保持一定的恒常性。例如,当一个人从距我们1米处走到4米远时,虽然他在我们视网膜的影象缩小到1/4,但我们感到此人的高度大体未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活动中某个分析器占优势或起主导作用的特点,可把知觉划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复合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视知觉是以视觉分析器起主导作用的知觉活动。人们在观察大自然,观看图画、雕塑、体操表演、各类球赛等时,主要用视知觉。
◆听知觉是以听觉分析器占优势地位的知觉活动。
◆触知觉。人们检查面粉与纺织品的质量,用的主要是触知觉。盲人的触知觉能力是非常强的。
◆复合知觉是指以两种以上的感觉分析器同时起作用的知觉活动。例如,人们在欣赏电影、电视时,就是视听复合知觉起作用;在战争活动中,则是视、听、触、复合知觉起作用。
小建议
充分利用每个器官,接收生活中的一切。
◆空间知觉是对外界对象空间特征的知觉。主要包括距离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平面知觉、立体知觉等。空间知觉主要通过视分析器来完成,同时也要借助于听觉、触觉等。
◆时间知觉是指对外界对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这种知觉总是通过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实现的。媒介可以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四季的转换,昼夜的交替等,也可以是机体的生理状态,如人的睡眠周期,妇女的月经周期等。参与时间知觉的有视觉、听觉和触觉,其中听觉和触觉较为准确。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它通过视觉、动觉、听觉和平衡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来实现。在眼睛不动时,运动刺激物连续刺激视网膜各点,便产生运动知觉。在用眼睛追随运动物的时候,虽然视象在视网膜上是静止的,但由于有眼球和头部的动觉(感觉)也会知道运动物的移动。视觉的运动知觉有:真的、似动现象和运动幻觉等。
感知·观察力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感觉与知觉是很难区分开的,它们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颜色总是某种对象的颜色,声音总是某种东西发出的,软硬属性也总是某种对象的,反过来某种对象也总是有颜色和硬度的。因此,把感觉与知觉合称为感知。观察力就是在感知过程中形成的,脱离感知过程,也就没有观察力。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感知能力,五官失灵,七窃不通,那么他是绝不会有什么观察力的。即使一个人有感知能力,但不让他感知任何外部对象,他也不会有观察力。国外有人做了如下一个实验:
让成人受试者呆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特殊实验室内,不让他感知到任何一个外界对象。过了一段时间,受试者开始产生幻觉,随后又出现了极度警戒状态。并且伴随有闭锁恐怖症。又过一段时间,受试者对环境的兴趣完全消失,开始转向注意自身,产生忐忑不安情绪。受试者丧失了观察力。
观察力是在感知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因此,又可以把观察力定义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
观察力同注意力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所谓注意力,是指人的意向活动的能力,是对事物和现象的警觉能力、选择能力,即指向能力和集中能力。注意力是观察力的基础,没有注意力,就没有观察力。因为观察力是人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而观察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注意的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意向活动。其实,观察力也就是注意力的聚合。
观察力是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智力,但观察力不等同于观察。这是因为,观察力是一种智力,而观察则是一种人的认识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不仅有观察力参与,而且还有人的思维能力参与,甚至还伴随着人的想象力。
贝弗里奇指出:“必须懂得所谓观察不仅止于看见事物,还包括思维过程在内。一切观察都含有两个因素:
①感官知觉因素(通常是视觉);
②思维要素。这里所说的感官知觉因素就相当于观察力。
你至少可以知道
观察包括看、听、闻、尝、摸、想6个方面
观察与注意、思维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