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蜂窝的孔洞——观察方法举例(三)
本讲概要
★捕捉观察时机,系统、全面观察
★按目的制定计划,按步进行
★冲破偏见约束,尊重客观事实
★观察小事物,想到大事物,以小见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活动。这是通过眼、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心理过程。观察能力的强弱指的是观察速度的快慢与否,观察得准确与否以及在单位时间内观察客观对象的客观数目的多少。观察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智力因素之一。
下面再介绍几种方法:
方法(1) 捕捉时机法
捕捉时机,是观察的一种手段。
例如:1834年8月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斯科特·罗素正骑着马在河边散步。骤然间,有两匹马拉着一只小木船,以每小时13公里的速度从他的身旁飞驰而去。罗素侧目小船,发现一股激浪从那小船的船头上卷起,顷刻间便离开船头向前流去。这种波不像平常见到的波浪那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却有着明显的波峰波谷。为了找到这种特殊波的运动规律,罗素扬鞭催马,一步不舍地紧追这只小船,仔细地观察1尺多高3尺来长的激浪。追了四五公里,直到小船在运河转变处拐弯,激浪消失时,他才掉转马头停下来。不久,罗素在这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研究,提出了有名的“孤立波”理论。
小建议
捕捉好时机去观察。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十分爱观察,他走到那里就观察到那里。一次,他在大连疗养,路过马栏河桥时,偶然看到一个形态奇特的山峰,一道一道的山梁呈弧形旋上山顶。登高鸟瞰全貌,犹如莲花花瓣围绕着中心的莲蓬。这激起了他的思考、经过研究,终于得出了地质构造体系的新类型,取名为“莲花状结构”。
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从1920年冬开始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进行观察,把其身心变化的各种刺激反应逐日作出文字和摄影的记录。根据808天的具体观察和记录,他分析了孩子的身体发展、动作发展以及模仿、游戏、好奇、惧怕、言语等各个方面,于1925年写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
因此说,观察趋势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机会,随着主动地去观察趋势变化,就会善于区别趋势和时尚,就可以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和创造的机会。
方法(2) 深思立意法
在对事物观察之前,要明确观察的目的,根据这个目的制定观察计划,然后一步步地按系统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不遗漏有用的材料。
我国著名的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教授在指导我国导弹工程的研究中,一直强调“要有总体规划”,“而总体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和制定目标方案”。按这一指导思想,我国的导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金玉良言
作个观察计划,按步骤计划,观察会全面一些。
观察的目的性,还要求我们观察时勤作记录,以确保掌握比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我国气候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在对气候变迁、物候变化的长期观察中,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坚持测量气温、风向、温度等气象数据,从不间断。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都在为编写《中国物候学》而勤奋地进行观察、记录和积累资料。
观察记录要及时、全面,间隔较长时间后的追记往往不完全。观察记录要准确,要严格按照要求记录数字,切忌概念模糊,字迹不清楚。
方法(3) 周密系统法
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周密的、系统的、全面的观察。
例如: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他从小就喜爱在野外观察昆虫的生活,有时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虫卵,有时为了追寻某种昆虫的秘密踪迹,在烈日下一晒就是几个小时。他经常全神贯注地观察,直到洞悉了全部奥秘才肯罢休。后来,为了便于观察,他买下了一片贫瘠的土地,养花种草,招引各种昆虫前来安家落户,为他进一步观察昆虫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和理想的园地。靠这样的观察,法布尔撰写了多卷本的巨著《昆虫记》,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昆虫世界,受到世人的赞誉。
生活中,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耐心地、细致地、一次次地反复进行。观察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够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区别出假象与真相、偶然与必然。
方法(4) 注重客观法
观察的目的是为分析资料,为抽象提供事实依据,所以观察一定要客观,不能凭主观来定论。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门户。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首先要培养自己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
例如,组织一批不同职业和学科的人去观察某座名山,就会得到不同的观察报告:地质学家观察的是山的地质;生物学家观察的是山林;诗人迷恋于山的风景。这说明兴趣不同,观察的内容也不同。无目的的“走马观花”,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有目的的观察,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过去,中外地质“权威”曾经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就不信邪,深入太行山东麓沙河县一带,从对这一带大石头的观察入手,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客观事实断定,华北地区曾经发生过冰川,推翻了“权威”们的结论,从而对地质学、地理学、人类学等方面作出了一大贡献。
反之,如果在观察中,仅仅根据过去的经历、经验、知识而主观地加以反映,往往使观察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国外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主办者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会议正在进行中,突然从门外冲进一个人,另一个执枪的人在后面追赶。两人又一起冲了出去。从进来到出去总共历时20秒钟。会议主席立即请所有与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经过。在交上的40篇报告中,只有1篇在主要事实上错误少于20%,有14篇错误20—40%,有25篇错误在40%以上,而半数以上的报告中有10%或更多的细节纯属臆造。
小建议
排除主观、成见的干扰,客观观察。
可见,客观的、真实的反映被观察的事物,是成功观察的首要条件。
方法(5) 消除偏见法
观察不能受偏见的影响。
例如:我国清代杰出的医学家王清任,曾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冒着风险对人体进行了观察。1797年,河北滦州一带流行小儿传染病,死亡率极高,贫穷人家多用草席包着尸体埋在乱坟岗上。尸体每日被野狗扒出、撕吃,破腹露脏。王清任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不畏艰苦,不避腥臭,一连10多天仔细观察了100多个小儿尸体,获得了对人体内脏的实际知识。此外,他又到刑场观察尸体,还进行动物解剖。经过40多年的观察研究,王清任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过去医书上的许多错误。
方法(6) 慧眼识真法
观察必须十分认真,一丝不苟,这样才能明察秋毫,慧眼识真。有些杰出的科学家,往往就因为一时粗心,放过了能作出重大发现的机会,以至后悔莫及。化学元素“溴”的发现就是一例。
1828年,德国化学家巴里阿尔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种褐色液体,与常见的氯化碘非常相似。但是巴里阿尔没有粗心大意,没有按照常规把它当作已知氯化物放在一边,而是对这种褐色液体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提纯实验,证明了它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氯化碘,而是一种未知的新元素溴。这个发现震动了当时德国的化学界。为此,著名的德国化学家利比深深感到内疚。原来,他在实验中也得到过同样的液体,但由于没有仔细地观察,便贴上氯化碘的标签放在了一旁,结果白白放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他常指着那贴着氯化碘标签的瓶子对人们说:“这是我的一次失败的纪念,请记住我的教训,要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再作结论。”在后来的科学道路上,他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方法(7) 由表及里法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斯基亚帕雷利借火星异常接近地球的机会,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火星的表面,模模糊糊地发现火星表面有纵横交错的直线条纹,因而提出了人类最早的一份用望远镜观察和研究火星的报告。
金玉良言
创造思路,多是观察自然界所得。
这一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天文学家首先通过观察火星表面的现象,发现了问题,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方法(8) 以小见大法
一个有经验的科学家,往往能够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观察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找到研究的课题。一个普普通通的蜂窝,能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呢?然而,细心的法国科学家马拉尔期,却对蜂窝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他一次又一次地对蜂窝进行仔细的观察,研究每一个孔洞的形状,终于发现蜂窝那由菱形面组成的角度大小相等。他还发现那钝角平均是109度28分,锐度平均是72度32分。别人没注意到的,他注意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他发现了。这一发现,在建筑学上有很大的意义。
你至少可以知道
8种客观实用的观察方法
科学家们是怎样观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