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美德不可或缺

传统美德不可或缺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家长都在抱怨,为什么孩子总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去考虑自己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对父母的爱近乎抱以麻木的态度,原因在于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孝道的教育。如果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时,家长本身就很不礼貌,自己的教育内容就会不攻自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化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目的。因此家长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节俭意识,懂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传统美德不可或缺

● 孝字一马当先

“孝”:下面一个“子”字,上面一个“老”字,代表子女背负着老人。

“孝”,包含了“养”和“敬”两个方面,孩子不仅要在物质上奉养父母,也要尊敬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更多的却是老人背负着儿女。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就不断地为孩子付出,付出的如此自然、如此习以为常。孩子总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钱不够了就大吼,甚至几十岁的人了还在靠父母养活,“富二代”、“啃老族”成了这个时代的特色产物。

当父母不求子女回报的时候,孩子也就渐渐丢弃了对父母奉养和尊敬的意识,最终导致了孩子的不孝。很多家长都在抱怨,为什么孩子总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去考虑自己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对父母的爱近乎抱以麻木的态度,原因在于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孝道的教育。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明白:礼貌教育也要礼貌地进行。如果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时,家长本身就很不礼貌,自己的教育内容就会不攻自破。

有三位母亲从集市上采购归来,各自提着装满蔬菜的篮子,一边聊天,一边向村里走去。一位母亲说:“我儿子可听话了,书读得很好,将来能有大出息。”另一位母亲也自豪地夸赞着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脑子可灵了,别人都说这孩子将来会发大财的。”当第三位母亲说到“我的儿子厚道,知道疼人”的时候,前两位母亲听了却不以为然。母亲们走累了,盼望着能快一点到家。到村口了,三位母亲的儿子正巧都在村口玩,见到母亲归来,前两位母亲的儿子无动于衷。只见第三位母亲的儿子飞快地跑过来,接过母亲手中的篮子,并向母亲道了声:“妈妈辛苦了!”

即便孩子再有多大的出息能赚多少大钱,如果从小缺少教养,“孝道”面前不赢人,他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孝敬老人的家长,孩子也会孝敬父母。

学生日记

八(16) 喇建霞 2010年10月4日

夜已黑了,太阳在休息,我却在灯光下写作业。

妈妈熟睡在沙发上,我本想去叫醒她,让她回床上休息,妈妈却不肯。

望着两鬓的白发,我的心不知被什么撞击了一下,好痛。妈妈睡意朦胧时,脸上连带着一丝愁。说实话,自从妹妹出生后,妈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生下男孩子,让妈妈在家里没有丝毫的地位,尤其是二妈的势利眼。

去年,因为爸爸工作调动,家中的重担全部落在妈妈的肩上,我觉得,妈妈老了许多。

妈妈睡得那么沉,我很难去叫醒她。望着妈妈,我想起前两天看的《弟子规》,它是这样讲述的:一位中年母亲问台下的观众:“你们每年与父母能见多少次面呢?”有一半人说:“过年回去只见一次。”

时间过得飞快,说句心里话,我也感到莫名的恐惧,父母陪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无视她们的存在。

妈妈坐在我旁边,问了一句:“作业写成了吗?”我却冒出了一句话:“我爱你!”搞得妈妈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对我说:“这孩子,什么毛病,写完了作业快睡觉。”

我劝天下所有的儿女,能够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机会,珍惜上天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在还能来得及的时候,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

我们做儿女的,应该从懂事时就开始尽孝,哪怕仅仅是给父母倒一杯茶。

那晚,说句心里话,我睡得很踏实,带着笑意进入了梦乡。

何谓“教”?从字形的构造便可看出左边是“孝”,右边是“文”,就是要通过文化来使得孩子讲孝道,并且懂得奉行“孝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化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目的。

● 培养勤俭节约意识

说句心里话,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上学那样少吃缺穿,现在几乎没有饿着肚子上课的孩子,但他们身处幸福之中,却身在福中却不知福,从来没有考虑过“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此家长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节俭意识,懂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有一位清洁工对我说,有的住校学生真不像话。营养早餐,那是国家政策好,住校生却不知道珍惜。我家养了四只狗,每天在垃圾点拾捡的熟鸡蛋,带回家去让狗吃,都吃不完。附近居民点的人也说,把住校生丢弃的馒头之类的剩物,捡回家去喂牛。

起初,我不相信,后来的一件事证实了这情况是真实的:有一天,我去给(16)班上课,看到讲桌上有少许粉笔灰尘,便弯下腰去拿桌仓里的抹布。不经意中,发现了几个熟鸡蛋。我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这是住校生在餐厅里领取的,嫌鸡蛋皮烂了,没有吃,就丢到桌仓里了。”听完学生的话,我的心中不禁一怔。于是,我拿了一个较大的熟鸡蛋,当着学生的面,剥了鸡蛋皮吃了。学生见状,忙说:“老师,这几个鸡蛋已经放了好几天了,都放坏了,不能吃呀!”我对学生说:“虽然是国家免费发送的,但你也不能浪费吃的啊!”

针对上述情况,我利用周四下午的两节写作课,给学生上起了“思品”课:回去问问你们的爷爷,他们都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他们有的吃过“食堂”,有的吃过“供应粮”,经历过一段“难忘”的岁月。见学生无动于衷,我又补充道:“老师也经历了一段令人心酸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吃的,吃过野菜(苜蓿、灰条、苦苦菜等),炒面(麸皮、糠、地椒子、盐的合成物)等,现在你们生活这么好,应该身在福中要知福!

我的一番话,学生却像在听“天书”。究竟是孩子的无知,还是我的多情呢,聪明的家长,你也替我想想吧。

孩子不珍惜别人现有的劳动成果,一味地浪费粮食,是现在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孩子,年幼无知,可以理解;作为家长,熟视无睹,不去引导和教育孩子,是一种遗憾和缺失。

1. 从小养成好习惯

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均与家长的缺乏引导有关。作为家长,自己首先要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逐渐地灌输到孩子的心田,并让孩子用具体的行动来体现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2. 吃食物量力而行

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孩子的身体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食量上也有多有少。家长应告诉孩子,在吃食物时,要根据自己的饭量,能多吃则多舀点,不能多吃则少舀点,做到适可而止,绝不浪费半点粮食。

3. 自己不想吃,让给他人吃

有的饭食,孩子不喜欢吃,家长就应及时地加以引导,培养节约意识,不能随意将饭食白白地浪费掉。特别是住校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孩子随时都能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