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尊重你我他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不良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信任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多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
1882年,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了,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笑。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可这里面却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角落里玩搭积木,一玩就是老半天,然后默默地坐着,忘情地欣赏自己的杰作。
就这样,小爱因斯坦四五岁了还不大会说话,这时,父母有点儿着急了:“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父母亲赶紧带他去医院,却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
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
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在班上,除了迷恋数学,其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背不出来。同学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虔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老实头”。
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老师直言说道:“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这位老师对小爱因斯坦的成见非常深,认为他是一块朽木,已再无雕刻的价值,勒令他退学。就这样,爱因斯坦15岁那年就失学了,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他的母亲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成,而他的父亲则说道:“不用把此事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及学校机械的教学罢了,等他长大了,了解了周围的一切后,就可以顺利适应了。”父母没有将他视“弱智儿”,没有因为功课不好、被学校开除而责打他、辱骂他,而是给他一个很宽松的环境,支持并鼓励他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帮助他成长与发展。最终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
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需要尊重,当然也包括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正视他的存在,理解他的愿望,看到他的努力,赞赏他的“成就”,并鼓励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或者和同学相处不好。家长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多理解,少指责;多鼓励,少批评。用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样才能疏导他们的情绪。
七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孩子,并要及时告诫学生,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理解孩子、认可孩子、鼓励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某校每个教室里都有钟,15班的钟有问题,只要被东西敲到就会越走越快,敲一次就会快3分钟。
一天,化学老师上课,发现同学们都趁他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用橡皮敲钟,但化学老师没有声张,依旧按钟的时间下课。两周后,期末考试到了,恰好化学老师在15班监考,学生们都埋头做着试卷,只见化学老师拿着粉笔头在那儿练习敲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