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逆反心理在作怪

逆反心理在作怪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天天和一些社会不良朋友出外玩,在此间认识一男友,去年12月因为被妈妈发现责骂,愤而离家出走,再没有回来。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尊重、理解,便会将其视为最可信赖的人,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感情就能得到真正的交流。

逆反心理在作怪

许多家长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觉:孩子上了中学后越来越不听话了,胆子也大了,主意也有了,你说要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不管对的错的,总要和家长犟嘴,脾气大得不得了等等。其实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多数表现都会比较叛逆、敏感、缺乏情绪控制能力、行为冲动。孩子过于严重的逆反心理,与青春期家庭的教育环境、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家长认识上的错误,教育方式的不当,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有一名女生,因为和父母关系不好,有一天和妈妈吵架后便开始逃学,从此不去学校,整天在外面闲逛,学校家庭两头欺骗,爸爸妈妈做生意很忙,教育文化程度不高,对她关怀不够,沟通方式多为说教、打骂,基本的交流模式为:数落、责怪、谩骂、动手,从来没有安静地坐在一起聊过天,这样逐渐发展为厌烦与父母沟通,对家里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之后妈妈尝试跟她谈心,她理都不理,跟家里一有争执即离家出走。因天天和一些社会不良朋友出外玩,在此间认识一男友,去年12月因为被妈妈发现责骂,愤而离家出走,再没有回来。

这就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孩子出现极端的行为。

家长态度生硬,孩子也会逆反。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庭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也容易使孩子逆反。随着孩子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和矛盾。因此,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孩子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一个13岁的小男孩从小就被父母过度溺爱,但他实在受不了父母把他当“宝贝”的做法,对这种溺爱非常反感,后来发展到蛮横地拒绝父母的一切关爱,越关心他,他就越反感,越是和父母对着干。但父母并没有考虑儿子的真实想法,而是一如既往地提供他并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为摆脱父母的溺爱,小男孩从上小学起就开始瞒着父母积攒零花钱,并决意在18岁后离家独立生活。父母说他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他自己认为离开家会使他脱离“苦海”。

家长要转变角色,尝试着跟孩子交朋友,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既要观察孩子动向,了解孩子内心世界,适时引导孩子,又要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自由成长空间。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尽享和谐的亲子关系。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成就感得不到满足,这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如意,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排解压力时,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网上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名男生,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留守儿童),六年级时,因为不听话被送回父母身边,父母平时工作都忙,没有太多时间关心他,与他交流。回到父母身边后,择校时没如他所愿,由此开始厌学、逃学,天天出去玩,并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开始玩网络游戏。家人发现,将其转学至另一家民办学校,但他已经上网成瘾,行为并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多次被校方通报批评,最后因为与同学在网吧玩游戏三天三夜,被警方送到学校,被校方开除。从此闲在家不读书,天天跟朋友出去混(网吧,KTV,敲诈,抢钱),父母为让其不出去玩而给他买了电脑,他便天天宅在家里沉迷于网络游戏,玩上瘾时废寝忘食,父母阻止其玩游戏,他却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父母无奈,将他关在房间里,他就采取自残等行为来要挟父母让其上网。

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往往表现得固执,并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家有青春期孩子,家长需要遵循孩子的个性发展特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逆反,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保持平和的心态来和孩子沟通。

我觉得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是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交流是没有任何防线,站在他的角度心平气和地交谈,不管你说什么,一般孩子都容易接受。

第一、用温暖的方式。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错了,往往会使得其反。您要真正理解、尊重、信任孩子,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反常行为时,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动辄打骂,否则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导致破罐子破摔,加剧亲子间隔阂。

第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跟孩子以平等的方式谈话。即使孩子脾气倔强,也不要用命令和训斥的口气,粗暴和强制只会招致孩子的对抗和反感,甚至逃避,让孩子更加逆反。

第三、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尊重、理解,便会将其视为最可信赖的人,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感情就能得到真正的交流。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第四、处理问题,父母要步调一致。不能父亲这样说,母亲又那样说。父亲在严厉地教育孩子,母亲却在一旁护短。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先商量一下对策,口径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

第五、多鼓励孩子,少指责他们。孩子做错了事,但他没意识到,父母批评孩子,要讲究一个策略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实质,要鼓励他们去改正和改变。父母不能用大人的腔调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80后女孩周婷婷,出生后又聋又哑,但她的爸爸周弘并没有灰心气馁,而是通过赏识教育彻底改变了这个女孩的命运,使婷婷成为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2011年她考进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攻读咨询专业硕士,成就了她最大的梦想。她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

周婷婷说:“赏识教育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

孩子需要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家长把自己当成大人看待。由于心理上没有达到成人的标准,在面对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内心依然希望得到家长和师长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温馨提示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犯错,犯各种各样的错。但是大多数错误都没有到了不可原谅的地步。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用刻板的方式压制孩子,这样反而会使他们的逆反心理加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