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拿同学的钱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拿同学的钱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当看到好友被别人欺侮时,会挺身而出,为朋友“抱打不平”,往往不讲后果。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做家长的,不能一味地加以指责。大庭广众之下,动作如此的“亲密”,当时令我乍舌。进了校门,这名女生收敛了她那“亲密”的动作,却不停地向外打电话。在这名女生身上,体现了两点违反校规的行为:其一,不准学生拿手机,而她既拿了手机,又一直打电话。其二,动作“亲密”,这是学校不允许的。

原因透析——个体原因

● 扭曲的思维

由于自尊心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导致了孩子经常因为不满而批评自己的父母、顶撞代课的老师。当父母严禁孩子外出、把他们与优秀学生作比较、逼他们用功读书时,孩子就对家长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受到老师批评时,因为自尊心受挫而感到丢了面子,产生了逆反情绪;孩子与父母、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时,产生了对抗情绪。

某校2009级(16)班的夏某,成绩优秀,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还不错。如果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母亲如果没有满足他的愿望,就踢摔暖水瓶。母亲见了也惧怕他三分,孩子反而比母亲更“有理”了。

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家长,怎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能够理直气壮,使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心服口服,家长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付出一定的心血。

中国母亲教育研究所的专家说:要想孩子成功,自己必须优秀。教育孩子的根本在于教育自己。

● 偏激的个性

八年级阶段,孩子在掌握知识和思考能力上,仍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人对事的评价出现偏激态度,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站在另一个角度替别人着想。每当看到好友被别人欺侮时,会挺身而出,为朋友“抱打不平”,往往不讲后果。

某校2009级(16)班的杜某,得知在本校七年级就读的弟弟被其他同学欺负时,没有站在“大哥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召集自己班级中的近十名“哥儿们”,为“朋友”抱打不平,一同去殴打七年级“欺负”弟弟的几位同学,造成很坏的影响。

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做家长的,不能一味地加以指责。有时还要扪心细想: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也许只关心了孩子的吃穿与学习,却忽略了孩子的行为与习惯。孩子的这种狭窄的心胸和不好的行径,可能与家长对孩子平时的养成教育方法欠妥有关。

● 超常的行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青春期的萌动,八年级孩子的心理也相继发生着变化,孩子时常感到内心不安和冲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吸引异性同学的举止上,男女同学之间相互传递纸条、互示朦胧的爱意,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了,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疏导。

一天下午,上课之前,我在校门口发现,一名女孩子将头靠在另一位男生的肩膀上,一边向着学校走,一边不停地打着电话。大庭广众之下,动作如此的“亲密”,当时令我乍舌。进了校门,这名女生收敛了她那“亲密”的动作,却不停地向外打电话。我跟随在她后面,一直看着她进了自己班的教室,记下了班级,记住了女生的外在特征,及时地向班主任作了“汇报”。在这名女生身上,体现了两点违反校规的行为:其一,不准学生拿手机,而她既拿了手机,又一直打电话。其二,动作“亲密”,这是学校不允许的。

孩子到了八年级,就有了青春的萌动,这是正常现象,家长大可不必伤心以致动怒。要用温暖的情怀去亲近孩子,要用恰当的方法去疏导孩子,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把心思转移到学习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