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在于养成
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马克·吐温
对于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好多的习惯养成已多年,改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服管,小时候她(她)……”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中学生世面见得多了,知识面宽了,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开始暴露无遗。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帮助他们逐渐转变。
● 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教育必须育人”是教育最根本的思想。现在九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由少年期向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他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成为家长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因为孩子有了好的品质,将来在和同学相处时就和谐了;孩子有了好人缘,他的心情就快乐;心情好了,学习的劲头的也就更大了。为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孩子出现不好的苗头。
具体要求:
◇ 经常让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向别人问好。
◇ 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关心他人,学会为他人着想。乐于听取老师、父母及他人的教育,不任性。
◇ 学会照顾、体贴父母、长辈,礼貌、热情待客。
◇ 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不撒谎,知错必改。
◇ 热爱学校、班集体、团结同学,乐于为集体出力,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 培养谦虚礼让的习惯。
● 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微处做起,引导孩子把吸取知识当作享受。对于一个即将中考的九年级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为了孩子更好地学好文化知识,让其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是必需的。因为孩子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后才会更快地适应,也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首先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事事严格要求。因为孩子学习习惯的好坏,往往体现在一些小事上。抓好孩子日常小事是落实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方法之一。例如,学校纪律的教育,上下学时间的限定,学生站立的姿势和穿戴的规定等等。一般情况下,学习好的孩子往往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作业常常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方能完成;学习不专心、不认真,不喜欢课外阅读,不知道珍惜时间,不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等。
● 生活习惯的养成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既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具体要求:
◇ 按时起床,睡觉,早晚做好个人卫生,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安排生活的习惯。
◇ 书籍、衣物、房间整理,不乱扔乱放东西,锻炼孩子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
◇ 学会交纳水、电费,不乱花钱,学会生活中的基本理财。
◇ 学会创造美化生活,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 健康心理习惯的养成
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他们的心里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地发现并加以引导,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和生活。那么,如何让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走出失败,迈向成功。作为家长,要善于教育孩子勇敢面对现实,制定自己的人生计划。人生道路有挫折,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既然挫折无法避免,那就只有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例如,家长要教育孩子,把考试失败当作一种机遇,当作一次练兵,一次知识准备的检验,坐下来找出漏洞,为下次成功奠定基础。在挫折面前,要有必胜的信心,在生活、学习中,要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绝不替代。虽然独自做的不是很完美,问题很多,但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困难中增长能力。引导孩子多渠道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多阅读获取一些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技能技巧,使孩子学会在困难面前不气馁。让孩子学会合作,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适时关爱孩子,引导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遇到预想不到的困难时,一定程度上会使他灰心、失落。例如,考试失败,家长应热心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不同角度看待考试失败,而不是训斥、恫吓。淡化失败产生忧虑情绪,尽早帮助孩子卸下失败带来的包袱,走出考试的阴影。只要善于分析孩子失败的原因,并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让其形成恶性循环,把那些用于苦恼纠缠的时间来做个阳光的释放。
再次,不要溺爱、偏袒、迁就孩子。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孩子开心了,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就是对孩子的爱,不想让自己吃的苦在孩子身上重演。孩子做错了事,视而不见,能迁就就迁就,这恰恰做了一件极大的错事。结果是,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通过家长而得到,失去了自理自立的愿望和能力。爱孩子是家长的共同点,但爱是要有尺度和原则的。一切都顺着孩子,孩子被爱坏了,惯坏了。等到孩子长大后,就会更加专横跋扈,甚至祸害无穷。这就是家长常常困扰的“孩子怎么越大越难教育了”的原因所在。在教育孩子中,态度要鲜明,不袒护、包庇孩子,引导孩子要有一种忍让的精神,争取做品德兼优的学生。
●家长自身的教育影响
首先,是家长的协同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实现的:一是有声有色的言教,二是无声的身教。言教固然重要,但在一定意义上,身教的意义是关键的,重大的。一次身教胜过十次言教,家长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让孩子看到一个鲜明的进取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和方式。当今孩子身上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不当而导致的。因此,家长在施教过程中,要力图改变以往那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尤其对于进入九年级而面临中考的孩子。首先,家长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不可一味追求子女在成绩上的高度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来对待,孩子在人格角色方面和自己是平等的,要让孩子有自尊和自信。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才能对家长敞开心扉,才会主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再次,教育方式的改变方面,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责任心。要改变那种“有求必有应”的全套的服务方式,不能事事包办,要分清“教”与“给”。古语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家长应当与孩子不断地进行互动,了解孩子的心理,也让孩子了解家长的想法。
●掌握事备功办的学习方法
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已到了关键时刻,对于他们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看起来不是特别用功,考试时往往能拿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时常埋头苦干,就连下课十分钟也不敢浪费,依旧继续学习,可是他们往往在考试中不能拿到高分。其实,这完全在于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知道,孩子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追求数量,而在于讲究效率。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他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掌握好的方法来学习,养成一些对学习不利的坏习惯,比如开夜车,或头脑里整天只想着学习的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学习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有效地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能被孩子的缺点蒙住了眼睛,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所以,教育孩子要多肯定,多鼓励,多赏识,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协商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温馨提示
《弟子规》在总则中说道:“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魏书生也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习惯”。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