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学生把抽象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一下子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

◎课例5:最小公倍数

| 课堂撷段 |

(教师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

(教师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

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让学生玩报数游戏,并让特定位置学生站起来。)

【课中赏析】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和能力,让课堂数学“活”起来。教师将生活融入教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将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报数,并请符合条件的学生“站起来”这一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这些都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活跃起来。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同学站两次,为什么会站两次?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学生把抽象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一下子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羞得快要哭了。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学生们都很诧异,过了一会儿,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师: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5:把3换成27。

生6:把3换成72。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7:在“3”的前面添“6”,就是63÷9=7。

生8: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4。

……

【课后随笔】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机智的教学方法,才激起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是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