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35:生命·生命
| 课堂撷段 |
……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件礼物,准备把它们送给课堂上表现最出色的孩子,同学们想得到老师的礼物吗?
(学生回答:想!课堂马上安静下来,大家都用好奇的眼光盯着教师,急切地想知道教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中,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展贴了课本上的三幅画。)
师:看见了吗?可能有些同学会说,哎呀!不过是三幅画嘛!可是我要提醒你们,这可不是三幅普通的画,每一幅里面都蕴藏着奥妙呢!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今天要来开展一次有趣的比眼力活动……
生:老师,我知道,我看出来了。
(还没等教师说完,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就举起了手,一副急欲表达的样子。)
师:说说都观察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第一幅图虽然乍看上去是一棵树,但仔细一看,发现树下还有两个外国老人的头像。
生2:第二幅图最简单,我一眼就看出了两侧阴影是一个人头侧面像,中间白色部分就是一个花瓶。
生3:我看见第三幅画是一个小女孩的侧面像。
生4:我还发现第一幅图有三个人头……
生5:不,是五个人头。
……
【课中赏析】
老师故作吃惊状,有些学生感到十分疑惑和惊讶:竟然,有五个人头像。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老师并没有阻止。因为观察和发现之间是有一个过程的,是需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的,唯一的途径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细心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师:同学们,观察事物有所发现的话,必须要善于思考,细心观察,还可以请学习同伴帮忙。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看图,然后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说说你观察到的是什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说说观察后的感受。小组成员当小裁判,在组内评一评: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评出“独具慧眼”奖和“伶牙俐齿”奖。最后,选派最有实力的选手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活动结束,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这次显得更加自信了。)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各个小组的观察结果吧!
生1:第一幅图,我们组的同学一开始只看到了一棵枯树的下面有两个老人的头像,后来经过仔细观察,惊喜地发现,其实树的枝丫中还藏着八个头像,一共有十个头像;第二幅图,我们的观点和刚才的那位同学观点一样,阴影部分是相对着的两个人头侧面像,中间留出的空白部分是一个花瓶;第三幅图,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奥秘,除了小女孩半身像以外,还藏着一位老妇人的头像。
师:你们组的同学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在前面一个同学发现的基础上有了一个飞跃。你们组可以获得“独具慧眼”奖。
(这个小组的同学兴奋不已,做出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全班同学都为他们鼓掌。)
生2:老师,我可以比他说得更清楚、生动些。
师:好呀!请吧!
生2:(走上讲台,借用黑板上的挂图,边说边指点。)第一幅图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下,一眼就可以看见两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他们可能是夫妻,正相视而笑呢!经过全组同学反复地看,结果发现左上方的树枝中间,隐藏着三个戴帽子的男人头像,有的脸上布满皱纹,有的脸上有胡须,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发现树顶上还有两个老人的头像,一个戴着眼镜,光头的;一个高鼻子,有浓浓的胡须,头发花白。同样,右边的树枝中间藏着三个男人的头像,其中两个戴着眼镜和帽子,中间一个目光炯炯。那么,整个这幅图,枯树上藏着八个头像,五个戴帽子,三个戴眼镜。(我们觉得观察真的很有趣。)
师:大家的掌声就是对你最好的肯定,你的回答确实很精彩。
生3:他不仅说出了自己观察的结果,而且将观察的过程说得很有条理。
生4:他还把每个头像的样子都叙述得很具体生动。
生5:还说出了观察的感受。
师:我认为你们组可以获得“伶牙俐齿”奖。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能总结出自己的观察方法吗?
生6:观察要仔细、耐心。
生7:要反复地看。
生8:要从不同角度看,比如第三幅图就是这样,要不然的话老妇人的头像很难发现。
生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很重要,要学会综合采纳别人的意见。
生10:观察还要加上丰富的想象。
师:是呀!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次有趣的观察,你有哪些感受?
生11:我觉得观察生活很重要,有观察才会有所发现。现在我明白了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生动、具体了。
生1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以后要多观察、多思考,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生13:我也是。从前,我写作文老是觉得无话可说,那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从今以后,我要认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
生14:观察要细心,还要有耐心。我刚才一开始只看到三个头像,结果后来找到了十个头像,看来以后没有观察清楚,不能随便下结论。
……
【课后随笔】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课,教师把重点放在“观察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中,通过设计在小组合作中比眼力这一活动来逐步达到目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中自由表达,妙语连珠,感慨颇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认识到为了更好地写作,观察很重要。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