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除了知识,还学会了什么——在课堂实验中提高动手能力
本讲概要
★课堂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训练
有的同学通过生物实验课,学会了调试显微镜、制作标本、解剖小动物等;有的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学会了装日光灯、制作杆秤、装简易半导体等。但也有些同学的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说明他们没有珍惜课堂实验,自己不愿动手操作;实验时怕脏、怕危险,让别人做,自己当旁观者;实验时凑数据、抄结论;不按照操作规则做实验。这样等于是自己剥夺了自己实践操作的机会。如果你也存在以上现象,那就得赶快改正。
训练1 用天平测空气质量
【器材】
天平,砝码,大烧瓶,夹子,两用气筒,单孔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
【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使它平衡。
2.用插入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烧瓶口,在玻璃管上套上橡胶管,用夹子夹住橡胶管。此时瓶内“装”满了空气。
3.把烧瓶放在天平的左盘里,右盘内加放砝码,拨动游码,调节天平使之重新平衡(如下图)。
4.打开夹子,用两用气筒抽去瓶内空气,重新夹紧夹子。观察天平是否还平衡。此时天平失去平衡,指针向右偏。说明左盘中瓶内空气被抽去了,左盘质量变小。空气有质量。
5.重新调节天平使它平衡。
6.打开夹子,空气进入烧瓶。观察天平是否还平衡。天平又失去平衡,指针向左偏,说明空气进入左盘的烧瓶内,质量增加了。
训练2 测定水的沸点
【器材】
100°C温度计,烧瓶,双孔橡胶塞,直角玻璃弯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操作】
1.烧瓶里装1/2~2/3的水,双孔橡胶塞上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直角玻璃弯管。然后塞紧烧瓶口,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水面上不要触到烧杯底。
2.把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下图),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水的温度变化,观察浸在水中的烧瓶器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产生小气泡并逐渐变大而离开器壁上升到水面。
4.温度计读数约为100°C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升到水面破裂开来。想一想气泡里是什么“气”。
5.观察沸腾现象时,注意温度计读数是否还继续升高;仔细听一听水沸腾时有什么声音;说出水的沸点是多少摄氏度?
【说明】
①实验时,不要使玻璃弯管的出口对着人,以防水蒸气喷出烫伤人。
②再次作此实验时,最好更换烧瓶,并更换瓶中的水,否则,产生的气泡会很少,甚至于没有气泡产生。或者往水中加几颗“粉笔渣儿”,即会有大量气泡产生,使沸腾现象明显。
③实验测定水的沸点一般不会达100°C,这是由于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偏低,都不到1标准大气压的缘故。
训练3 验证阿基米德定律(一)
【器材】木块,蜡,同样的小筒2只(可用易拉罐,剪去上面的一半代用),大烧杯,小烧杯,水,杠杆(可用一把木尺代替)。
【操作】
1.把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筒分别悬挂在已经调平的杠杆两端(如图),使杠杆平衡。
2.把蜡烛熔化后,把木块放入蜡液中,取出后冷却,木块表面就包上了一层蜡。
3.将大烧杯像下图左那样放置,慢慢地倒入清水,使水刚好不能流出。
4.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溢水口下方接水,将木块轻轻地放在水面上,使溢出的水流进小烧杯内。
5.取出木块,轻轻擦去表面的水,放在杠杆一端的小筒里;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入另一端的小筒里,观察杠杆是否还能保持平衡。
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说明】
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他在研究浮体中发现了浮力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训练4 “小喷泉”
【器材】烧瓶,双孔橡胶塞,橡胶管,大注射器。
【操作】
1.在双孔橡胶塞中,插入一根尖口的长玻璃管和一根短玻璃管。
2.在烧瓶中装2/3~4/5的水,用橡胶塞塞紧瓶口。使长玻璃管尖端向上,另一端靠近瓶底。短玻璃管管口在水面上方。
3.把注射器的活塞拉开,使空气进入针筒。用橡胶管连接短玻璃管和注射器(下图)。
4.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给烧瓶内压入空气,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瓶里的水从长玻璃管的尖口喷嘴向上喷出。
【说明】若注射器针筒体积不大,需继续压入空气时,先在注射口摘下橡胶管,捏住橡胶管不让其漏气,拉出活塞,使空气再进入针筒,然后套上橡胶管,继续压入空气。
你至少可以知道
珍惜课堂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培养
几种课堂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