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绿丛中一点红

万绿丛中一点红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强度,并不仅仅是指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还包括相对强度。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白纸上的黑字”、“鹤立鸡群”等,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扁鹊,拜见齐桓公时偶然见到他的脸色不对,表现出患病的症状,就劝齐桓公及时用药治疗。齐桓公却认为这是扁鹊故弄玄虚,是吓唬他的。结果一直不听扁鹊的建议来用药治疗,以致一命呜呼。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是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

第 5 讲 万绿丛中一点红
——集中注意力的原理

本讲概要

★产生无意注意的事物特点

★怎样引起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

事物的特点

注意是人的精神对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事物或活动本身的特点直接制约着我们无意注意的产生。事物的特点主要指:

强度 这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例如,一个人不论当时在做什么,通常都会身不由已地对强光、巨响、奇香、艳色发生无意注意。一般地讲,事物的强度越大,注意就越易产生;强度越小,注意就会比较模糊。因此,事物的强度特征常常被用来作为增强注意的一种手段。有经验的人在做报告时,为了引起和集中听众的注意,就经常采用声音。我们常常在大街上看到许多商家有意高声播放音乐或用广播介绍其商品,或用彩色霓虹灯发出强烈红光以引起顾客的兴趣和注意。所谓强度,并不仅仅是指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还包括相对强度。例如,手电筒的灯光,在晚上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为光和黑夜相衬,相对亮度很大。但是在太阳光底下,仍然是这个手电筒的光,就很难引起人的注意了,因为在太阳光的反射下,手电的光就显得相对太弱了,根本就看不见了,引不起我们的注意。

金玉良言

领会无意注意的事物特点,可以引导无意注意。

对比 如果事物之间在形状、大小、颜色、声音等方面的差异格外显著,形成鲜明对比时,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白纸上的黑字”、“鹤立鸡群”等,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穿着迷彩服的军人在树林里则很难被发现,就是因为迷彩服与周围环境一致,不能产生对比,也就引不起注意。

活动与变化 活动、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不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街上闪闪烁烁的霓虹灯、商店里能开动的小汽车和会打鼓的小狗熊玩具、老师讲课时声调抑扬顿挫的变化等,都会引起人的注意。

照着做

控制自己的主观状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

活动的始末 例如,大家都重视第一印象,就是因为第一次见面易引起人的注意,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样,事情的结尾也容易引起注意,例如故事的结尾常常能印在人的记忆中。

事物的新异性 常言道:少见多怪。说的是不怎么见的东西常能引起人的注意,相反司穿见惯的事情就不太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在大街上走,通常的发式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可是突然发现一个剃着阴阳头的人,我们马上会注意到的。

人的主观状态

在产生注意时,人本身的主观状态很重要。人的主观状态主要指:

需要 凡属当时迫切需要的事物最易引起无意注意。例如口渴的人对潺潺的流水声就容易引起注意;饿急了的人对饭菜的香味特点容易注意等。

兴趣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极易引起注意。如对足球有兴趣的人,虽然他正在厨房做饭烧菜,可电视上转播足球赛的声音一传过去,他就会注意到。

情绪 首先,人的心情对注意有直接影响。如心情舒畅时,许多平时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也能引起注意。而心情抑郁时,平时能引起注意的事物,也不易引起注意。例如,俗话常讲“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说的就是人在情绪不好时,连平时最容易注意的事情都忽视了。其次,凡是与个人情感有关的特殊事物都容易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例如,父母对孩子“爱之切”,连孩子身上哪怕最细微的变化都能引起父母的注意。再如,败兵常常容易发生“风声鹤唳”的感觉,以致草木皆兵,胆战心惊。

知识和经验 无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扁鹊,拜见齐桓公时偶然见到他的脸色不对,表现出患病的症状,就劝齐桓公及时用药治疗。齐桓公却认为这是扁鹊故弄玄虚,是吓唬他的。结果一直不听扁鹊的建议来用药治疗,以致一命呜呼。再比如大学刚毕业的医生因缺乏临床经验,常常不能注意到病人症状的细微差别,很易误诊、错诊。这些说明有知识经验的人能“见微知著”,而没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则会“视而不见”,不能产生注意。

期待 对一定事物的期待,在吸引注意时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中国古典小说在每章的结尾常写“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人不能不注意下回而不忍释手。再如,现代电影常用倒叙手法,先交待出故事结果,然后再逐步展开过程、解释原因,这也是利用了人的期待心理易产生注意的原理。

有意注意的产生

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是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对任务的重要性理解得越深刻、越清楚,对活动的目的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就会越强烈,因而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学生之所以成绩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在学习中能集中和保持注意。例如,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所以能常年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就因为他们有为国争光、力争拿金牌的明确目的。

重要警示

学习要树立明确目标,才能集中注意去努力。

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这是指善于合理地安排、组织当前的活动,使之服从于当前的任务,直接有助于注意的集中,也就是要养成说干就干、做事认真的习惯。一个有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人,一个能自觉遵守纪律的人,一般都能集中注意专心工作。在培养合理地组织好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尽量鼓励自己既动脑又动手,使手脑结合起来,它有助于注意的保持,所以俗话说“眼过千遍,莫如手过一遍。”

间接的兴趣

人对于活动的直接结果可能没有兴趣,但是,对于活动的最后结果却有很大的兴趣。这种关于最后结果的兴趣就是间接兴趣,几乎存在于自觉进行的每一种活动中。例如,马家军队员每日的跑步训练是枯燥乏味的,但是,经过这种训练将能取得好成绩的这一结果却是运动员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她们能集中注意地进行每日的艰苦训练。同样,学习应当成为儿童感到有兴趣的事,但是,学习中确实有许多不太能让人产生兴趣的重视练习的任务,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不应过分偏向于某一个方面。

小建议

引导注意力,去搞好你不感兴趣的学习任务。

良好的意志

有意注意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体现着人的性格、意志方面的特点。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甚至能做到“铁杵磨成针”;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很难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有意注意。

知识经验

如果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目前的知识经验距离太大或过于简单,使自己无从理解或无需花大的精力去做,都不利于有意注意的产生和保持。

你至少可以知道

哪些事物可以引发无意注意

怎样维持有意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