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具记忆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记忆更应该利用自己的工具。
人类已进入到了90年代,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已经达到令人“望洋兴叹”的程度,需要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不待人。所以,在挖掘大脑记忆潜力,研究科学的记忆方法的同时,适应信息爆炸的大气候,巧妙地利用各种记忆辅助工具,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解决实际问题靠的是智慧,而不是单纯靠记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是深通此理的。他说:“一个人死记硬背什么事件、人名、公式……又有什么用呢?其实要知道这些知识,完全可以从书本上翻到。”他声称,自己从来不去记忆那些已经印刷在辞典上的东西,喜欢记忆目前书本上还没有的知识。其实,何止爱因斯坦,许多中外名人专家学者都善于使用记忆工具。就连记忆力极强的列宁也很重视做笔记并且经常翻阅,可见,记忆辅助工具有多么重要。
录音记忆法
读者中大部分个人或家庭都有录音机,录音机放出的声音与听惯了的音色不同,能给大脑以新的刺激,为此,我们利用录音的方法来强化记忆性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绍几种录音的方法:
重复法
读者们知道,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而且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不出声地默记,容易精神分散,尽管眼睁睁地盯着要记的材料,可不知什么时候,头脑中却在想其它无关的事情了。当然,长时间反复朗读材料,毕竟是不轻松的。况且,朗读又需要相应的环境。部分读者中家里人口多,住房又较窄,老人要静,孩子好闲,能朗读得出来吗?夜静更深,在室外灯光微弱又看不清,影响视力,怎么朗读呢?在公园里,周围人多,又可能羞于出口……根据一些学者的意见,使用录音机可解决这一矛盾。
读者先读识记材料,同时录进磁带,将两面都录满后便可以播放了。先听一次,思路要随着识记材料走。听完后,可以先试记一下,如不满意,就再听一次,直到满意为止。
读者们要注意在开始念材料时,速度要慢,否则因为不习惯,思路就可能跟不上。待对材料熟悉后,速度可适当加快。
间隔法
间隔法就是在录音时,预留给自己的思考时间,再行录音的方法。
配乐法
就是在录音时配上音乐的方法。
录音机的作用在学习外语中是尤其显著的,读者们应该让它充分发挥出来。
笔头记忆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古今中外作家、学者、科学家的治学经验结晶。它高度概括了记忆与笔记的关系,阐明了笔记的重要性。
培根认为:“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使知识准确。”笔记是大脑记忆极好的补充。做笔记的好处很多,归纳起来可概括为:
帮助理解 笔记是大脑思考的产物,凡作读书笔记,必须首先理解学习的材料。读者在学习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该记什么?该怎样记?总要用心选择确定,这一过程加深了读者对所读材料的理解,提高了概括能力。理解越深刻,概括越准确,笔记也就越简洁。经常做笔记,还可以培养文字表述能力和运用符号、图表的技巧。通过做笔记,头脑中隐藏的思想空白暴露了,零乱的事物整顿得条理有序了,模糊的记忆表象也变得清晰了。因此,它对于理解材料,深化记忆大有好处。
战胜遗忘 颅脑外伤患者在身体的恢复时期,医生们在出院前都有交代,遇事要勤用笔记一下,防止遗忘,给工作造成损失。笔记能巩固记忆,战胜遗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做笔记需用脑,学习材料不仅在头脑中接受加工整理并安营扎寨,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提取方式,因而能延缓以至战胜遗忘。
2.做笔记需要用手,这就在读、看、背等记忆形式上增加了手写、画图等触觉记忆与运动记忆。
3.做笔记可以帮助复习,而适时复习是形成长时记忆的有效方法。按照笔记复习,既能节约复习的时间,又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有用笔记复习的习惯,隔一段时间就要读一次自己的读书笔记。
4.笔记能保持精确的记忆。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记忆的痕迹容易趋于模糊淡薄,所以有些一到“求真”的时候,总有些“吃不准”,而笔记是可靠的原始材料,便于查找和核实。
资料积累 占有大量资料是搞学问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储存材料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靠读者自己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做笔记。
促进成才 读者们都知道,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在学习、研究、创造之间本无明显的界线,从笔记到论文或著作,有一个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为一学者。”同类资料积累多了,经常相互对照,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古今很多学者都是从这条道上走过来的。
这里我们向读者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抄写笔记。抄写笔记是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抄笔记,即对一篇文章、一个章节、乃至一整本书都照录无遗;另一种是摘抄笔记,即对重要段落进行摘要抄写。做抄写笔记应该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作者等,以备日后查考。
2.卡片笔记。卡片笔记最好是活页形式,它便于分类和整理。卡片内容不限,随读者而定。卡片规格一般是128开纸或再小一些。
3.批语笔记。批语笔记就是在书页上的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
4.符号笔记。符号笔记就是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理解原文的方法。
5.概要笔记。概要笔记是对某本书、某篇文章概括要点后写出的笔记,它相当于小说的内容提要,文章的主题思想。
6.心得笔记。心得笔记是在读书、思考、交谈中仍有所得,随手录下的笔记,包括随笔、札记等,属于笔记中的高级形式。这种笔记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但要求学习时不能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做笔记时也不能轻描淡写、勉强为之。否则,则使这篇系读,也不会有真正的收效。
7.专题笔记。专题笔记是确定题目、内容专一的笔记。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文摘、剪报、谈话等。这种笔记要求必须注明出处、作用、页码、乃至收藏单位,以备专题研究之用。
8.日记笔记。日记笔记就是日记形式的笔记。其特点是不拘一格,可长可短,加之本身的顺序性,尤其有时间上的查考价值。
坚持不懈地练写日记有很多好处,写日记能提高观察能力,能提高对人、事、物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也能逐步提高描述事物的表达能力,同时能积累大量素材,提高记忆力,为作文建立一个丰富的材料仓库。日记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有趣有益的剪贴日记
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按剪贴的内容写成日记。
可剪贴的东西很多:一幅能引起你深思的画片;一张令人关注、神往的相片;一枚新颖别致的邮票……只要你处处留心发现,不难找到这样的材料。
如果因剪贴而影响书报的完整性,不忍心将图片剪下来,那么可以有两个办法:一是在日记上画一方框,在方框内注明书报名称、期号,以框代图,看原图写日记,日后既可引起回忆,又可寻找线索;二是可以自画,按图面勾勒几笔,描绘个大概再写日记,这样可通过绘画把内容描绘得更深刻,表达得更清楚,如有条件,还可将图缩小复印下来,贴在日记本上。
训练能力的观察日记
观察,要求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多留意。观察,不仅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用舌尝、用脑想。对鸟儿的啼叫,雷声的轰鸣,能听出韵味来;对羽毛的柔滑,石头的冷静,能摸出感觉来。这样长期训练,对事物的洞察力就会不断提高。
留下足迹的活动日记
学校有组织参观访问的,班级有联欢竞赛的,家庭有助孤帮困献爱心的,假日有走亲访友的,活动过程怎样,活动中有哪些感受,择其一二,写来便成,还是成长过程中的足印呢。
储存信息的摘录日记
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一定有许多新的信息。战火下的流浪儿,勇斗歹徒的英雄,世界各地的奇闻趣事,精彩文章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不拘形式,亦作日记。
9.听讲笔记。听讲笔记是听报告、听讲课时做的笔记,因其要求记录速度,所以有人总结出“三记三不记”的原则,即:重点问题、疑难之点、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记的时候应抓住提纲要点,带有事例的更好。
10.观察笔记。观察笔记就是记录对生活观察的笔记。记观察笔记要注意细节,要抓住特征,特别是对带有专题考察性质的观察,一定要注意前后比较、顺序的变化,保证其环环相扣,互不脱节。
卡片记忆法
此种方法可以用来学习外语单词,背诵名词和概念,记忆历史年代、地理数据等。
剪报记忆法
剪报,也是记忆的辅助工具,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有关自己专业的资料,积累起来,分类保存,装订成册,是知识储存的又一种好方法。
剪报是工具书的补充,能买到的工具书当然是最好的资料汇集,可是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等各种资料,还仅见于报刊杂志。全国的报刊杂志种类繁多,谁也难以每日尽览,而珍贵的资料就可能随之稍纵即逝。如果读者们能及时把需要的资料剪辑起来。久而久之,必有大用。
读者应该怎样剪集资料以至最后应用呢?这一过程也如人的大脑记忆一样。收集好比识记,收集的要点在于一个“勤”字;存放好比保持,存放的要点在于一个“细”字;使用好比回忆,使用的要点在于一个“还”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