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校膳食的意义与形式
让学生在学校中集中进餐是改善学生营养的良策。学生虽然分散生活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但是他们集中在学校里,有教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也可以在学校里办营养餐,解决学生的营养问题。
营养不平衡是学生营养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上亿学生分散居住在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里,他们吃什么受到家庭传统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制约。家长认为什么好,就给学生吃什么;学生往往不能全面、平衡地得到需要的营养素。家长经济条件不好,家中生活不好,造成子女营养不良,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家长经济条件好,专门为子女购买价格昂贵却又不是学生需要的营养品则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大多数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养成了偏食习惯,每天所吃的食物,大多不能保证每天必需的营养素。营养调查中发现,蛋白质不足或蛋白质质量不好,维生素及钙缺乏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天津市是经济条件较好、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天津医学院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郊区和郊县10—12岁的学生蛋白质摄入量仅为日需量的77.5%—77.6%;热量为90%-91.1%;钙为34.6%—36.7%;胡萝卜素为15.9%—18.4%;维生素A为30.2%—37.7%;核黄素为47.4%—55.6%。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或更为严重的情况。
城市的学生热量和蛋白质、脂肪过高,肥胖学生不断增加,也是学生膳食中的一个新问题。营养过多或营养缺乏在家庭里都是不易纠正的,如果在学校用膳就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学校办食堂、办营养午餐或课间加餐,就可以为学生供应平衡膳食;也便于用营养处方的办法来弥补不足的营养素。如果有1/10的学校能办学生膳食,它的覆盖面就不是数百万而是数千万学生,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日本的学校午餐比较完善,1946年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食物严重短缺。日本政府利用外援,在学校里为学生提供午餐。1954年,日本还专门颁布了“学校午餐法”,目的是“促进学生体格发育与智力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午餐由营养师负责,营养丰富、清洁卫生,价格也因享受政府补贴而比较便宜。日本学生午餐的覆盖面:小学生99.4%,中学生81.8%。实行营养午餐以后,学生的身高、体重普遍增高。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现士兵体质不好。1946年决定为幼儿园及中小学生提供营养午餐。
学校膳食有下列几种组织形式:
1.由学生食堂供应一日三餐
学生实行包伙,由校医或营养师制订营养食谱,供应平衡膳食。这种形式既有利于学生健康,也便于管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供应营养午餐
主要供应中午一顿午餐。午餐食谱可以在营养调查的基础上,补足学生在家庭中所得营养素的不足部分。如有意识地补足钙、核黄素、胡萝卜素等。
3.供应课间餐或课间牛奶
这种方式更为简便易行。课间餐供给的热量约为一日总热量的10%,也可以专门补足特定的营养素。学校不必专门为学生设置食堂,学校可向指定的工厂订购,由教育、卫生部门专门组织供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