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青少年心理发育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过渡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存性并存交错的时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和学习活动的变化,使青少年的心理也发生了一次飞跃性的变化和发展。
1.认知发展
青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已显著增长,可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学习,随意调节自己的行为。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反省思维出现,少年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直到高中时才能摆脱具体形象,从“经验型”的抽象上升为“理论型”抽象。
青少年在智力上与小学生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少年已开始分析思维的课题,试图用现有的材料阐明一切可能发生的关系,能建立各种假设,并设法检验这种假设。在学习中,儿童逐渐获得了运用假设去解决智力任务的技能。在这里,思维的水平不在于抽象,而在于智力运算过程本身成为儿童注意、分析和评价的对象。这种理论的反思虽然是青年特有的,但早在青少年期已开始萌芽。
青少年思维的另一个特征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有所发展。如果说,小学生是带着好奇心安然地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话,那么,少年则开始带着警惕性、怀疑地评价着这一切。由于青少年对事物的种种关系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加之自我意识的发展,因而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盲崇了,他们喜欢用自己在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评价他们熟悉的对象,包括父母、教师、同伴和影视、小说中的人物。他们还喜欢评论社会现实。当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理论原则用来衡量现实状况而又发生矛盾时,往往会感到不满、痛苦和失望。他们不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公式、定义,并以此为荣。但是,由于少年缺乏实际经验、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总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想问题常会钻牛角尖,有时表现为固执己见、情绪偏激,有时会蛮不讲理或轻率地下结论。
儿童的记忆是沿着智力化的方向发展的。大部分青少年已能较好地运用理解识记的记忆材料。可是也有一部分少年,由于学习难度迅速加大,一时适应不了,就沿用旧的记忆习惯,机械地识记材料。这样的儿童若不及时改变学习方式,到后来,学习上会显得越来越困难。
2.情绪发展
青少年的情绪带有冲动性,易激动,不善于自制,行为不易预测,因而不少人认为少年是最令人操心的年龄,这跟少年神经系统兴奋过程较强、抑制过程较弱有关。他们可以为一件小事而狂怒,又可为一件小事而颓丧。一会儿可以为自己取得某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一会儿又可为某点失败而无地自容。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有时会无掩饰地暴露无遗,但有时也会掩蔽起来。
青少年对待父母和教师的情感跟小学生也有明显区别。少年的情绪往往是矛盾的。有时很依恋父母,有时又怨父母。因为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昔日在他们看来是最完善的父母和教师,也发觉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尤其是当父母和成人继续把他们当小孩对待时,他们产生反感,认为这是对自己不尊重、不信任的反映。有时他们竟把成人正确的规劝也当作“监护”来反对。少年对管得太多、太严、婆婆妈妈的教师并不敬重,对教学水平不高或对同学不公正的教师也无好感,而对那些尊重少年独立性、教学严谨、态度民主公正的教师却很尊敬。
3.社会性的发展
如果说童年期儿童受成人和同伴的影响近似对等的话,那么到了青少年期,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已开始超过成人对青少年的影响。发展中共同遇到的问题使同伴间的联结加强了,同伴往往成了青少年直接学习模仿的榜样,或者是弥补自己某方面不足的慰藉。
青少年的友谊比较稳定,选择朋友往往以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地或互补的个性特征为基础。
青少年由于缺乏辩证的观点,往往会把同伴的友谊看成高于一切,把小集团中一些人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准则。常为了所谓“义气”而庇护同伴,或为同伴打抱不平。
男女同学的分界似乎很清楚。起初一个阶段是男女同学互相看不惯的否定、疏远的阶段。男同学看不起女同学的娇气和胆怯,女同学讨厌男同学的粗野和捣乱,以后彼此都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孩子了,互相间显得很拘谨、腼腆、害怕接触。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景象。有极个别的男、女生在感情上十分接近,但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好奇和不满。
4.个性的发展
青少年自我意识起了质的飞跃。一是在身体急剧成熟的驱使下,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反抗成人的干涉,被称为儿童“心理性断乳”期或第二反抗期;二是开始将视线转向内部世界,仿佛刚刚发现“自我”也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内部世界,也开始对别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兴趣。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就事论事,而是对人评头品足,从行为的动机、道德面貌和个性品质方面来评论自己和别人。有时还会把自己跟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相比来认识自我。有时会为寻求自我同一性而感到苦恼、彷徨。
青少年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相当敏感,常常在试探教师对他的评价是否公正。教师的评价若不符合学生实际或有偏心,会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超越对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而对别人的缺点是喜欢吹毛求疵,这可能是班级不团结的一个主要原因。
青少年喜欢自己观察自己,常常以讲悄悄话、记日记等方式来倾吐内心的秘密和感受,青少年还以为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关心自己,于是把周围的人想象为观众,所以有时会故作惊人之举,以考察一些观众对自己行为的反响。青少年还相信“个人寓言”,自以为与众不同,幻想能在自己身上产生什么奇迹。
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已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是由于自我控制力还不强,有时会出现一些前后矛盾的行为。一些成熟早的儿童已能按照先进青年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了。
青少年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时对待他感兴趣的活动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青少年的兴趣很广泛,既反映在学习内,也反映在课外活动上。他们爱打球、溜冰、下棋、绘画、书法、看小说、看电影等等。青少年的兴趣有时因过于广泛而又缺乏自制而影响学习。兴趣也很易变迁。
青少年观看影视、小说的兴趣已不同于小学生。他们不再单纯追求故事情节,而开始注意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时还会把小说中的形象与自己相对照。艺术作风对正在成长中的个性形成影响很大。
5.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青少年的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成熟,必然带来性心理的发展变化,但由于青少年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指导不够得力的情况下,使得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例如,性发育的成熟客观上要求异性间的吸引和交往,但不少青少年却往往表现出异性间的故意疏远或排斥,这正是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一种表现。再如,一些青少年中存在的“纸条恋爱”和朦胧状态下的“狂热初恋”,实际上也是性心理幼稚的一种表现。这种“纸条恋爱”和“朦胧狂恋”,带有很大的好奇和模仿成份。尽管陷入这种状态的青少年有时会认为自己对爱情是认真的、严肃的,不是“闹着玩的”,但他们对什么叫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因此,青少年的盲目早恋和冲动性的异性交往行为,恰是他们性心理发展很不成熟的表现,
(2)自我意识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猛增长的时期,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大人”了,他们希望别人把自己像成人一样看待,不愿再受到特殊的照顾,成人感和独立性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自治,希望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期待个人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并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与父母或其他成人的关系。与青少年这种自我意识迅猛增长的情况对照。他们的身心成熟便显得相对迟缓。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尤其缺乏复杂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社会实践的锻炼则刚刚起步,人生观和世界观尚处在初步形成的时期。自我意识的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的相对迟缓这一矛盾,造成青少年许多适应上的问题。他们不想依赖成人,可自己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他们想切中时弊,提出对社会变革有重大价值的见解,但自己的思维发展和认识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种程度;他们敢想敢干,试图一往无前,然而在行动上又摆脱不了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的局限。正确认识青少年的这一矛盾以及因此造成的情绪上的困扰和适应障碍,对于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青春发育期生理剧变必然要引起情感上的动荡,而情感上的动荡又需要得到适当的释放才能获得平衡,这本来是身心调节的正常规律。但是,由于青少年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控制能力的增强,他们内心情感的激荡、释放被压抑起来,受到控制。他们内心激动、高兴或苦恼,表面看来却似乎显得十分平静,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他们有话想找别人倾吐诉说,可是碰到老师或长辈却又迟迟不肯开口,逐渐表现出“闭锁性”的特点。这种情感激荡与表露内隐的矛盾,如果不能被成年人理解并通过适当方式加以处理,便有可能造成对青少年的误解和感情上的隔阂,进而影响青少年的情绪生活和社会适应。一些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例如抑郁和焦虑,即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这一矛盾有重要关系。
因此,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对于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