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闪光灯效应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某种事件对人们联系最紧,触动最大,因而印象也就最深,在长期记忆中位置更显著,更容易检索出来,因此,形成了闪光灯效应。在批评学生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闪光灯效应的副作用。被批评者出现闪光灯效应的副作用表现在掌握不住批评的“度”上。二是批评的方式不对,也会出现闪光灯效应的副作用。

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闪光灯效应

有的事情,尽管当时轰轰烈烈,可不久之后,就会被许多人从记忆中轻轻抹去,而有的事情,人们却永远忘记不了,尽管那事情很小、很小。这里面,有心理学的原因吗?有!这就是闪光灯效应。

所谓闪光灯效应,就是某件引人震撼的事情,使人留下深刻记忆的现象。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在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被刺身亡后的33年,以179位中年以上的人为对象,调查他是否还记得林肯遇刺的时间、地点以及凶手姓名等历史事件。调查的结果是71%的人都记得。这就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闪光灯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上,我们每人都有一些长期乃至永世不忘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足以影响历史的大事,而有的仅只是某人的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就足以使人记住一辈子。

为什么会产生闪光灯效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人类的长期记忆中,贮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即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又分经历性记忆和语意性记忆两种。经历性记忆是指有关个人生活经验上的记忆,它是将个人生活中的有关事实,例如时间、地点、人物、情境以及当时所知所感的一切,结合在一起,编码记录下来,永远贮存在长期记忆里。由于某种事件(无论大小)对人们联系最紧,触动最大,因而印象也就最深,在长期记忆中位置更显著,更容易检索出来,因此,形成了闪光灯效应。

显然,闪光灯效应触动了感知者的灵魂深处,对感知者的认知、道德取向和标准,乃至走什么道路都有影响。当年在日本学医的鲁迅先生,就是在一部电影中看到帝国主义分子在砍中国人的头,周围站着的却是麻木不仁看热闹的大批中国人,从而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产生了“闪光灯效应”,使他难以忘怀,感到救中国人的心比救身更要紧,于是,毅然脱下白大褂,拿笔作武器,写出了《阿Q正传》,通过阿Q这个文学形象,唤醒中国人民革命、斗争。

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我们要用好“闪光灯效应”,特别要注意它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走向教师希望的反面。

在批评学生时,要利用“闪光灯效应”,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尤其是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要严肃地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后果的危险性,改正的必要性,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强烈的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错误。实践证明,对一些染上恶习的学生,单纯用感化是没有效的。无效的原因是没有触及他们的灵魂,因而往往感而不化,出现当面承认错误、事后坚决不改的现象。毛主席提出对犯错误的人要用“大喝一声,同志,你有病啊”的办法,是应用闪光灯效应的光辉典范。

在批评学生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闪光灯效应的副作用。被批评者出现闪光灯效应的副作用表现在掌握不住批评的“度”上。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批评的程度,由于师生间交流不够,思想不能及时沟通,在学生犯错误时,对错误的定性不准,甚至无限上纲,例如,把几个男女同学偶尔的周末聚会说成是“流氓团伙”,结果大动肝火,不以理服人,而是强词夺理地给学生扣帽子,此时,学生受到的刺激太大,觉得老师是整人,将把这事永远记住,和教师结下永远解不开的疙瘩。二是批评的方式不对,也会出现闪光灯效应的副作用。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往往采用讽刺、挖苦的方式进行,例如,有一位干部子女,上课时折小纸帽玩,这本是课堂上极易见到的玩东西现象,教师只要停止一下讲课,作一暗示,学生就会停止玩东西,可惜这位老师不这样,而是用自以为幽默的语言说:“哦,你还嫌你爹的纱帽小,还要做顶大的给他戴?”结果,这位学生,甚至班上的其他同学都觉得这位老师实在太过分了,事隔多年后提起还记忆犹新,满腔怨气。

避免闪光灯负效应的方法是在批评学生时切记:以诚待人,满腔热情,实事求是,触及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