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在于积累

知识在于积累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概括,理出系统,都是进行组块的扩大,使之更容易从大脑中调出。而这补充、修正的过程,一般来说也就是扩大知识组块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组块的扩大,这是扩大组块的量,更重要的是进行知识的深化。只有在组块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大的基础上,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实现,创克效应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知识在于积累——创克效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是人在头脑中对许多个别信息进行编码加工,组合成一个较高水平、较大信息单位的过程。这样形成的储存在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单位叫做“块”或“组块”。组块这个词是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在1956年发表的“奇妙的数字7±2”中首先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在很短时间内能记住的信息是7个,7个项目就是7个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应以“组块”为单位表示,如7个无意义联系的字母、7个词、7个短语,甚至可以是7个句子。如果呈现一组无关的字,一般只能记住5、6个,如果你根据知识经验将材料加以组织,也就是把你的记忆的“块”增大,那么你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记往5、6个词短语或句子,字数就更多了。例如:舞、歌、燕、莺这四个字,对不知道“莺歌燕舞”这个成语的人来说,就是4个组块,而对知道“莺歌燕舞”这个成语的人来说,它们仅是一个组块,显然后者比前者容易记住,并且保持的时间长,因为记一个成语要比记毫无联系的4个字容易。这个事实在1961年B.默多克通过实验得到证实:人的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不在于信息量的多少,而在于编码的方式。

荷兰心理学家德格鲁特1965年最先开始研究下棋技能,1973年,W.切斯和H.西蒙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在一个棋盘上随机摆上24个棋子,呈现时间为5秒,撤去棋子,让一个新手、一个普通棋手和一个象棋大师按原来的摆法恢复,结果三个人都只能恢复6个。而若将24个棋子布成一个棋局,大师能恢复23个,而新手也只是6个左右。原因何在?因为新手是把1个棋子当1个组块记忆,而大师是以组块为单位来看棋盘上的棋子,布局是他多次遇到的,24个棋子是4~5个熟悉的组块。因此组块为超越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由于组块为chunk,音译为创克,故叫创克效应。

我们说,学习是人在头脑中对许多个别信息进行编码加工,组合成一个较高水平、较大信息单位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扩大和丰富组块内容的过程。例如,我们把植物作一个组块,那么它就包罗了生物中细胞多具细胞壁,一般有叶绿素,多以无机物为养料,没有神经,没有感觉的许多物种,如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等。我们学习种子植物,又有裸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等,而在每个亚门中又有若干科,每科中又有若干种。这样,大组块由许多中组块构成,中组块又由许多小组块构成,我们的学习,就是把这些组块编码、加工,形成立体的网状结构于我们的大脑之中,以便需要时及时调出。

新手和老手的实验研究在研究记忆时有很大的影响,换言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创克效应的应用。我们通常应抓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记忆组块的训练,不断扩大记忆组块的含量,使单词向短语、句子、段落发展;数字由个位向十位、百位甚至更高数位发展;化学从具体物质向同类物质发展。通过思维,把各个小的组块形成大的组块,也就是使知识更系统,从而使组块的内涵不断扩大。只有这样,“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才有可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阅读能力。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概括,理出系统,都是进行组块的扩大,使之更容易从大脑中调出。这个过程,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网络来实现。

我们还要注意利用创克效应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大脑中是以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在的,它和书本上的知识不同。书本上的知识是系统的、完善的、正确的,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既不系统,也不完善,更不一定正确——这才会有认识的错误。我们在教学中,就要补充、修正这认知结构,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而这补充、修正的过程,一般来说也就是扩大知识组块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组块的扩大,这是扩大组块的量,更重要的是进行知识的深化。通过知识的深化,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和能做什么?这是提高组块的质。只有在组块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大的基础上,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实现,创克效应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