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人的优越感
有朋友问我:你的博客注册名为何冠以“市沙高”?“沙高”不就行了吗?
我笑而不答,其实我本意有两点:一是表示对“省太高”以及“省太高”同行的尊重。二是勉励自己以及沙高同仁,沙高虽属市直管学校,尚须努力。(编者注:2008年9月,沙高已升格为“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虽然太高和沙高一样,也都是市管学校,都是省属重点,都是四星级高中,但是冠名和挂牌不同。这点不同一定要强调,因此不管是太仓高级中学的人还是非太仓高级中学的人提到太仓高级中学,都会称之为“省太仓高级中学”或简称为“省太高”,甚至大谬不通地径称为“新高中”,以示与其他学校有别。
这就是一种优越。
你听说过“省苏中”(苏州中学)、“省扬中”(扬州中学)、“省启中”(启东中学)、“省泰中”(泰州中学或泰兴中学)……这些称谓吗?这些中学远比“省太高”声名显赫,奇怪的是人家不约而同地省去了一个“省”字。
只要有可能,太仓人不会放弃体现某种优越。
太仓人的优越感得天独厚,太仓人的优越感与生俱来。仿佛住在山上的人看着活在平地的人,自然地就有一种优越意识和悲悯情怀。时常地还会生出一些感慨,指着山下说:瞧,那些矮人!虽然自身的绝对身高未必胜出,但纵然你是“郁郁涧底松”,我是“离离山上苗”,我还是比你高!我天生比你高!
这种优越感已沦肌浃髓,无可救药,有如良种马之于劣等马,白种人之于黑种人。
因此凡是外地在太仓打工的人,太仓本地人一律称之为“外地人”(读如“亚低人”,似乎有次一等的意味)。
对分配或应聘来太仓工作已入太仓籍的外地人,稍微客气,称之为“新太仓人”,但这个“新”字万不可省,因为你就像新进的暴发户,祖先不够“阔”。
沙溪白云路菜场有一个象棋摊,非常热闹,沙溪棋客多集于此。我时常路过,一日技痒,力战群雄,全程操普通话交流,末了我由衷地感叹说:我们沙溪棋风挺盛啊。众人立即纠正我:你应该说“你们沙溪”,“我们沙溪”是我们说的。俨然摒晁盖于一百零八将之外。
当然我的户籍确实不在沙溪而是在城厢,但彼时我已在沙溪工作了五年,算半个沙溪人总可以吧?不行。
这提醒我:身边本地人超过一半的时候,我应该说我洋泾浜的太仓话(课堂除外),否则有孤立的危险。
优越感带来的副产品之一是非常自尊。
吴梅村(吴伟业,1609-1672)诞辰纪念,昆山电视台到太仓来拍了一个专题片。太仓作协主席凌鼎年先生颇不忿,数次念叨:我们太仓的吴梅村,怎么让昆山人拍了去?吉林作家王振羽出版了长篇传记《梅村遗恨》,太仓诗协的陆震绅先生立即在《金太仓》撰文慨叹,言必称“外地作家”,有忿恚与惋惜之意。
吴梅村可是我们太仓的祖产呵!老先生们可爱吧?
其实我们太仓现在有很多事都是外地人在干,或者是参与着干。太仓的外来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早已超过了本地人口(包括新太仓人)。太仓现在的在籍人口是45万左右,外来人口则超过60万,仅活跃在板桥一带的湖北麻城人就有10多万(参见《金太仓》2007年第一期,报告文学《娄东寻梦——麻城人在太仓》)。
今天的太仓已经是一个兼收并蓄、多元并存的泱泱大市,巍巍强市。
可是太仓的许多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些。他们依然像一个个富足的小财主,酒足饭饱之后,坐在自家的厅堂上,乜斜着门前走过的人流——那多半是乞丐雇农一类的下等人吧?他们多半没有祖产,没有房子,没有酒喝……
也是在沙溪菜场,我听见一个本地卖菜的老太太,用非常同情而关切的语气,询问着一个买菜的外地小伙子:你们老家有肉吃吗?小囡有鸡蛋吃吗?
可爱的太仓人,贵族味儿多浓!
2007-5-31夜 沙高怀幽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