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背瘸子
目的:学习沟通和配合能力,活跃班级气氛。
步骤:
1.每组六名学生,三男三女。
2.男生扶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
3.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
4.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气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
分享心得:游戏如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上,到处是机关陷阱。尤其是现代社会,分工精细,一个人很难完成一项集体任务,需要发挥大家的能力。因此,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说明: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监控过程。不能允许某些男生借机和女生有不健康的语言、动作。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厉声喝止,严肃教育。原则问题不可随意处理。
连点游戏
目的:说明大多数人是具有竞争性的、训练团队协作、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步骤:告知所有学生他们要做的是个小游戏,让每人选择一位同伴组成小组,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带有许多黑点的图片(如图1)和笔。讲述任务:每组中第一位组员首先将两个横向或竖向的黑点相连,小组中第二位成员依样连点,但必须接着前一位所连线的任一点。然后再由第一位组员继续完成相同的动作。
在游戏过程中,整个线条的首尾不能相连。游戏时间限定于2分钟左右。当所有人完成游戏,看看他们的成果,哪个小组中的哪位成员连的点最多。一些人在描述中会提到诸如输、赢这类的问题,而这些在游戏开始时并没有提及。然后讨论,为什么他们会将一个简单的游戏看做是一个竞赛。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假设、团队合作等问题。
讨论:
A.为什么人们会假设这是一个竞赛?
B.我们能否得到双赢的结果?
C.在学习中有类似情况吗?将来在工作中呢?
说明:可以将所有人分成两个小组,在一块写字板上进行连点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迷失丛林
目的:通过具体活动来说明团队的智慧高于个人智慧的平均组合,只要学会运用团队工作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步骤:
1.教师把“迷失丛林”工作表发给每一位学生,而后讲下面一段故事:你是一名飞行员,但你驾驶的飞机在飞越非洲丛林上空时突然失事,这时你必须跳伞。与你们一起落在非洲丛林中的有14样物品,这时你们必须为生存作出一些决定。
2.在14样物品中,先以个人形式把14样物品以重要顺序排列出来,把答案写在第一栏。
3.当大家都完成之后,班主任把全班学生分为5人一组,让他们开始进行讨论,以小组形式把14样物品重新按重要顺序再排列,把答案写在工作表的第二栏,讨论时间为20分钟。
4.当小组完成之后,教师把专家意见表发给每个小组,小组成员将把专家意见转入第三栏。
5.用第三栏减第一栏,取绝对值得出第四栏,用第三栏减第二栏得出第五栏,把第四栏累加起来得出一个个人得分,把第五栏累计起来得出小组得分。
6.教师把每个小组的分数情况记录在白板上,用于分析:
7.教师在分析时主要掌握两个关键的地方:
(1)找出团队得分低于平均分的小组进行分析,说明团队工作的效果(1+1>2)。
(2)找出个人得分最接近团队得分的小组及个人,说明该个人的意见对小组的影响力。
讨论:
A.你对团队工作方法是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B.你的小组是否有出现意见垄断的现象,为什么?
C.你所在的小组是以什么方法达成共识的?
8.计算个人得分(第4步总和)。
9.计算团队得分(第5步总和)。
10.统计小组中最低个人得分。
11.计算个人得分低于团队得分的总和。
12.计算个人得分的平均数。
专家选择:
药箱6、手提收音机13、打火机2、3支高尔夫球杆11、7个大绿色垃圾袋7、指南针14、蜡烛3、手枪12、一瓶驱虫剂5、大砍刀1、蛇咬药箱10、一盒轻便食物8、一张防水毛毯4、一个热水瓶9。
囊中识物
目的:让学生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生们之间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如何达到共识并进行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道具:有规律的一套玩具、眼罩。
步骤:班主任用袋子装着有规律的一套玩具、眼罩,而后发出游戏规则:“我有一套物品,我抽出了一个,你们戴上眼罩后我发给你们一人一个,现在你们通过沟通猜出我拿走的物品的颜色和形状。全过程每人只能问一个问题,如‘这是什么颜色’?我就会回答你,你手里拿着的物品是什么颜色,但如果同时有很多人问我就不会回答。全过程自己只能摸自己的物品,不能摸其他人的物品。”
讨论:
A.你的感觉如何,开始时你是不是认为这完全没有可能,后来又怎么样呢?
B.你认为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C.你对执行过程中,大家的沟通表现的评价如何?
D.你认为还有什么改善的方法?
凹凹凸凸
目的:互相合作,了解自己的长处及短处。
道具:数套自制拼图、信封、纸、笔。
步骤:
1.班主任自制数套拼图,用海报或杂志图片贴在硬纸板上,然后剪成20~30块有凹凸形状的小块。将一套拼图打散在数个信封中,每位组员一份。其他几套拼图照样准备,在每套信封上注明组别。
2.每组4~8人,各分得一套装有拼图块的信封。在10分钟内,每组齐心将图拼出。可禁止组员说话,只用身体语言,以增加游戏难度。也可计时,最快完成拼图的一组获胜。
3.完成拼图后,请各组讨论以下题目:
(1)什么因素使你们拼得快而准?
(2)组员中谁最主动?谁最被动?
(3)谁只留意自己?有没有人留意别人手中的拼图,尽量配合别人所需,贡献自己有的拼图?
(4)在整个过程中,你感觉如何?为什么?
4.负责人告诉参加者,其实每人都是拼图的一块,既有凹处,也有凸处,并请参加者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突出或不圆满之处?
5.每人发一张纸,分两栏,每人在一栏写上自己的凹处(短处),在另一栏写上自己的凸处(长处);并在背面写下一项自己可以在这个群体中发挥“凸处”的具体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