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培养孩子独立判断的能力
“在别人家里,安静一些和随意吵闹,哪一个更合适些呢?”
好动的孩子总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调皮捣蛋,有时候会在地铁里到处跑来跑去,有时候会在食堂里大吼大叫。每当这种时候,如果孩子比较小,大部分父母都会选择恐吓的方式,比如说“那些叔叔会骂你的”、“你再这样调皮,会有一个可怕的叔叔过来抓你”。不过,这种话的效力并不会持续多久。
父母利用的是孩子惧怕陌生人的心理,但有时候孩子会反过来利用“别人不可能比父母更严厉”的特点。
有一次,妈妈带着殷哲拜访远亲。
刚开始的时候,殷哲还能够规规矩矩地坐在妈妈身旁,吃着亲戚阿姨拿给他的水果。但是很快,他就开始左顾右盼地躁动起来。
“殷哲是不是很无聊,到外面去和炯哲一起玩吧。”
话音刚落,殷哲就迫不及待地冲到了客厅。不到五分钟,初次见面的殷哲和炯哲就已经打成了一片,他们在房间里上蹿下跳,大吼大嚷。
看到这种情景,妈妈便冲着殷哲责备道:“在别人家里你也不能安静点吗?”
“没关系,让他们玩吧。孩子们不都这样嘛。”
亲戚阿姨在旁边劝道。
于是,两个孩子就更是闹得无所顾忌,而妈妈却只能坐在一旁干瞪眼。
如果亲戚阿姨当时说“殷哲,不要在沙发上乱蹦,那样沙发是很容易坏掉的。”结果会如何呢?殷哲还会继续蹦来蹦去吗?
在教孩子讲礼貌的时候,外人的一句话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父母也不能让孩子产生“讲礼貌是做给别人看”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在别人前面要讲礼貌,其他时候就不需要的话,孩子就会逐渐养成看人脸色行事的习惯。
“在别人家里你也不能安静点吗?”
要知道,这句话中就已经带有上述倾向了。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而不是只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就不能再说“在别人家里你也不能安静点吗”之类的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