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天早就送给孩子一份大礼

上天早就送给孩子一份大礼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个别表现差异上去分析孩子的长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每个孩子面对成功的起跑线是相同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当看到的,不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学习知识的态度。

上天早就送给孩子一份大礼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现象,虽然普遍发生在孩子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的时候。但还有另一种极端的状况是,有的孩子天资聪颖,所以上课不专心。其实这不是老师课程安排有误,而是在于家长求好心切。通常老师在安排课程之前,都会用一些方法测试孩子们的掌握程度,迁就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状况,所以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发生在这两种极端的孩子身上,要不完全听不懂,要不一点就通。

如果你的孩子、学生天资聪颖,他可能对听讲表现出漫不经心,因为他总是觉得课程很简单,一点就通,实在不想继续迁就已知的其他课程,父母的原意是希望通过家教或补习班的“预习”课程,让孩子多听一次课,结果对孩子来说,还是只听了“一次”,听懂了,可能就对上课不再那么专心,自然就让我们产生“上课一直和同学聊天”以及东张西望的错觉了。

其实行有余力的孩子,他们比别人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及他们提早茁壮的聪明才智,可以让我们提前发现他们所拥有的更多天赋。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个别表现差异上去分析孩子的长处。孩子小的时候,还不会懂得说出他们要的东西,就像我小时候对于各种知识的求知欲望强烈,但我的母亲不知道我的需求,所以一度让我轻忽怠慢,对于后来的学习产生困难。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20世纪初,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一个健康的正常人,只运用了其潜能的10%,并且认为这一观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每个孩子面对成功的起跑线是相同的。就连科学家解剖爱因斯坦的大脑后发现,他的大脑实际被运用的也只有15%左右而已。

对于孩子潜能的展现,除了平常的表现之外,也可以从一些分析数据上发现,每隔一段时期学校就会进行一次智力测验,一般来说普通人的智力测验数值约在80~120之间,120~180之间是聪明,超过180就是天才。而在80以下的,可能是智能成长不符合当时的年纪。

我小时候智力测验数值都在140~150之间,不过我的母亲对于这个数值没什么概念,所以她一直不知道我其实很聪明,也没有发现我到底有什么高的天赋异禀,加上小时候每次感冒发烧就让我烧到42OC,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常开玩笑说:“唉呀!都是你阻碍了我变成天才的道路。”

◆天才也需要渐进式的指导

想要让孩子发展独特的天赋,也不是直接丢给他高深的知识就好。孩子再怎样聪明,也要采用循序渐进式的观察与指导,以前小学读资优班的时候,二年级老师让我们快乐学习,还鼓励我们举手发表意见,所以没有教特别难的课程,他知道我们考试都会得满分,所以只让我们做报告,这种教育方式在当时来说,的确是非常先进的。

三年级换了老师后,老师直接叫我们每人买1本五年级资优数学题,每天要做20页,1页大概有6道题,老师从来没讲过就叫我们做,我那时才刚升上三年级,三年级的乘法都还没学过,五年级的资优数学却是一元一次和二元一次方程式的题目,我每天哭着乱写,全错又被打,哭着回家,好不容易撑完三年级便转学了。

◆学习,不仅体现在作业上面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当看到的,不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孩子善于社交,有的孩子善于口语表达,有的孩子善于想象与创造,有的孩子善于逻辑与分析,但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以英语和数学为教学重点,只注重了孩子某一部分智力的发展,忽视了诸如口头表达、运用、创新、人际等能力的发展,所以爸妈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协助孩子发展他的潜力。

我们不见得要孩子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或发明家、音乐家,不管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尽可能的协助他在成长的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厘清学习的方向。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学习知识的态度。老师或爸妈如果发现孩子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在学习上有点漫不经心,其实可以适时的提醒他们,要保持轻松快乐的学习态度,有时候还是要认真复习,甚至可以拿出一些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吓吓他们”,让他们了解自己其实学得还是不太充分,或者引导他们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在生活上,孩子就会更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现实需要之间的关联性,也借此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所教的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