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互信,更容易沟通
前面所提到的“延迟满足”实验,其实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必须确定孩子们都相信,当试验者回到房间时,一定会给孩子们两颗糖。在一次广播节目上,知名DJ与作家刘轩(作家刘墉的儿子)大学时主修心理学,就提出这样的看法。这让我想到,如果孩子们不相信大人一定言出必行,那当然会一口把糖吃掉,因为这样才保证他真的能得到他想要的糖。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种情况,放学后孩子想先看电视再做作业,而我们则希望孩子先做作业再看电视,但孩子想看的节目却即将播出,等做完作业就看不到了。这时候孩子一定会吵闹,“我先看完电视,然后我会在一个小时内做作业。”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练习延迟满足的好方法
小学生对待家庭作业的态度,也是实践“延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满12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作业,再去看电视。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的实践更可以得心应手。到了青春期,他们处理类似问题,就能形成一种习惯或常态。
有的孩子长大以后,仍旧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而是恰好将次序颠倒过来,他们的智商与别人相比毫不逊色,但因为不愿意用功学习,导致成绩远远落在别人后面。他们的处事方式,全凭一时心血来潮,动辄旷课或逃学。他们不愿思考,缺乏耐心,“先享受,后付费”,成为他们的座右铭。他们不喜欢被人干涉,主观冲动过于强烈,甚至选择逃避别人给予的帮助。
当孩子在别人面前或公共场所大哭、吵闹时,父母都会感到十分丢脸而大声斥责,或者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但这样的情形其实对于彼此的信任感是没有帮助的,有时候即使我们和孩子在事前已经讨论出一个方案,孩子还是会在众人面前喧哗,因为他知道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达到目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冷静的态度或幽默的方式和孩子商量,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他的吵闹会让你改变态度,也不要用恐吓的方式。沟通的时候,要和孩子清楚地确认他吵闹的目的,同时让他知道吵闹不会影响你的决定。如果他想要达到目的就必须考虑和你事先的约定,例如可能是要洗一个星期的碗,或者是其他的家务。
重点是要让他觉得,当你相信他会完成他的约定时,他想要购买的东西或目的才有可能达成,然而你所设定的目标也必须是孩子的能力范围可以达成的,偶尔还可以给孩子提供达到目标较快速的方法,借此提升孩子完成目标的能力。
◆不止小孩,大人也要学会等待
如果遇到“孩子应该先做作业,还是先看只有这个时段播出的节目”的情况时,同样也考验着父母的“延迟满足”,是否相信孩子会在他所承诺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如果他达成了又如何?如果没有达成又如何?如果你不相信孩子,那么你应该毫不犹豫地说:“不行,先做完作业。”孩子在这时所感受到的,就是你对他们的不信任。
有时很奇怪,你不相信等待会有结果,但真的等下去,可能会得到更多,但当认真地去等待时,结果可能又不如预期,那我们到底相信什么呢?我们又要怎么教孩子在面对机会与运气时,做出比较好的决定呢?这都取决于你是否相信在一定的努力下,最后得到丰收的果实。
刚刚提到,朋友是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运气,而错失一次得到大奖的机会。运气或许无法用努力来达成,但努力可以把变数降到最小,就像学习一样,越是专心听讲,越是可以降低没听到的风险,掌握老师提示的重点,让学习事半功倍。要变数降低,就要善于等待。在等待的过程当中也不能闲着,要随时注意周遭的情况,做出应变的措施,持续降低变数的风险,才有可能更确定达成自己的目的。
孔明在赤壁之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等到一吹东风立刻火烧连环船,他的“等待”是因为他“努力”降低变数,使得他确认等待会有他期待的结果。你可以说他神机妙算,但他如果不是事先掌握了气象数据,料到曹军不耐水性用铁链绑住船只,怎么可能水到渠成?
有了信心,相信自己,相信别人,“等待”才有了意义和目的性。孩子能等到试验者回来发给他两颗糖,更确定了他的“等待”是值得的。于是正面的力量发挥出来,良性的循环使他更确定花时间、花精力,暂时的牺牲可以帮助他达到更多的目的。
记得我大学时期有个同学,每天泡夜店。一次聊天时她偶然说道:“我爸妈都不知道我会去夜店,我在我家是很乖的小孩。”虽然不见得去夜店就一定会发生什么事,但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危险性还是有的。结果她爸妈浑然不知,以为女儿和同学在学校研究功课,所以留宿学校宿舍。
万一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应该会先吓一跳,然后后悔莫及吧?很多社会新闻不是都这样吗?小朋友还未成年就结伙抢劫,被带到警察局之后通知家长,父母还说:“怎么可能?我们家小孩很乖。一定是被坏朋友带坏的!”所以很多教育方法的前提是——亲子间的互相信任。
我们经常感叹在走入社会之后,面对职场上的同事、主管、老板,都要多一点心眼,有时候连面对其他家人,像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也要多一点心眼,甚至对自己的另一半,也经常不能完全坦诚。这些在社会中所养成的“习惯”,有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有的是为了保护别人,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千万别一时情急就展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当孩子觉得你不信任他,他也会觉得不能信任自己的爸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