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孩子5分钟
其实孩子不过是希望老师多关注他,所以用上课吵闹来吸引老师的注意,而老师告知家长孩子吵闹时,家长如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指责孩子,那么对孩子来说,越是指责,就是越关注他。孩子会以为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吸引大人的关注和关心。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的老师大概会有两种做法,在多年辅导班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做法我都试过,当时还不是很确定怎样去揣摩学生的心理,后来发现这两种做法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心理影响。
◆大声呵斥,让孩子误以为是关心
一是立刻大声斥喝孩子停止吵闹,孩子大概只会安静5分钟,过一阵子又心痒难耐,他们可能是偷偷地在桌子后面玩,或者继续和别的孩子打闹,老师讲了什么还是没听进去。老师的呵斥有暂时的阻断效果,但如果孩子误以为这就是一种得到关注的方式,那情况还是不会改善,只会继续恶性循环。
假设是因为孩子携带玩具到班上而打扰班级上课秩序,最后老师没收孩子的玩具,而孩子对于自己的问题没有认清,不知道问题所在,“没收玩具”就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厌恶感,那他下次有新玩具时,可能会因为怕被老师没收而不敢拿出来,但是对老师产生的厌恶感,对孩子课堂上的学习可能产生相反效果。
有的老师会觉得,孩子有什么情况就要向家长报告,所以没收玩具之后,再写到联络簿上告知家长,说学生带玩具到学校,上课不专心,影响上课秩序,请家长不要买玩具给学生,并且注意学生是否带了不该带的东西到学校。
但是向家长“告状”之后,因而被家长责罚,孩子通常不会感受到老师和父母对他的“关心”,而且会直觉地认为:“都是老师爱告状!”师生关系就开始有了隔阂,叛逆一点的孩子甚至每到上课就故意唱反调,秩序越来越差,关系恶化愈演愈烈。
◆“冷处理”,让孩子沦为害群之马
遇到孩子在课堂上吵闹的时候,老师们第二种处理方式大概是当场叫所有同学们不要理会那个孩子,企图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讲课的内容上,用“不予理会”的冷处理方式对付孩子,或者通过罚站把学生立即抽离“分心”的情境,或用罚写作业当作处罚的手段,甚至把孩子指为害群之马,立刻宣布等一下进行随堂抽测及考试。
不过即使叫学生不要理会吵闹的孩子,其他学生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分心,老师上课有趣的程度当然比不上新奇的玩具,而冷处理的方式如果不当使用,短期内师生关系恶化的状况可能不明显,但是一次两次之后,同学之间会开始产生厌恶感,进而轻视这名学生。通常老师比较不注意的也是容易受欺负或受忽视的学生,如果他又是成为“害群之马”的那个人,就会在短时间内成为被大家讨厌的对象,会开始产生自卑或自弃的心理,不是受欺负就是欺负别人,很容易变成校园学霸的主角,最后只会觉得造成这种状况都是因为老师,跟着愤世嫉俗起来。
◆多花5分钟,满足孩子爱的需求
因为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少子化的趋向,再加上父母都忙于工作,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都很好,有些孩子的玩具或衣服、鞋子都是名牌货,有名的童装店他们也如数家珍,有时候同学之间都还会比较谁的文具或玩具比较“炫”。
当孩子在课堂上炫耀他新买的玩具,导致同学一一分心,这个时候干脆停止上课,“哇!看起来好像很好玩耶!”转而了解一下学生新买的玩具,“你的新玩具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地方?”让学生满足炫耀5分钟,比声嘶力竭的呵斥,或伪装“不予理会”有效而且轻松多了。
当孩子“分享”完他得到的新玩具后,告诉他可以下课时再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请他忍耐到下课,“我等一下可以跟你借来看看吗?”希望有机会也可以和他一起玩这个新玩具,最后当然还是要叮咛一下:“虽然这个玩具很好玩,但是可以请你上课时先收起来吗?”“因为你的玩具太棒了,大家都不听我上课了。”让他知道他的玩具会影响到大家上课,“不然可以先借放我这里,下课时我们可以一起玩。”趁机把他的玩具“诱骗”到自己手上,但也要告诉他下课就会还给他,接着孩子们就会开始乖乖上课,直到下课铃响。
如果学生持续带新玩具到校,导致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变多,老师当然还是有责任告知家长,可以利用向学生了解玩具得到的来源和原因向家长进一步确认,家长也应该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了解,但是不要一听到老师说,就立刻指责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的孩子通常已经可以用言语的方式沟通,先问问他上课吵闹的原因,再做进一步的引导及改善。
建议父母平时再忙,也要多花个5~10分钟,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孩子平时在学校,和同学之间多少会发生一些家里不会发生的趣事,或者是学校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认真地和孩子聊天。有时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你会发现孩子的成长,或者孩子目前对什么样的事情感到困惑。除了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同时也能早一步发现孩子需要帮助的问题,更不会需要通过偏差行为来向大人“讨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