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尊心鞭策孩子不断努力

自尊心鞭策孩子不断努力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希望能尽早、准确地发现孩子的“英才性”,而且期待一次性发掘孩子的全部才能。因此,如果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就应该把在塑造孩子为“英才”的同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若想让“英才”孩子对自身才能有正确的认识、能理解自己的与众不同是由于自身独特才能的影响,并对自身才能感到自信和自豪、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和接受考验,那么,让孩子形成自我尊重的意识就非常重要。

战略6 自尊心鞭策孩子不断努力

仔细观察那些才华横溢的“英才”孩子们,您很快会发现他们有几个共同之处,即爱学习、且学得快;习惯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遇事持之以恒,从不半途而废。但是,这些有别于同龄孩子的特性,反而给小“英才”们带来不少麻烦。因为小“英才”的与众不同,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小伙伴们孤立。“特殊”被当作“奇怪”,小“英才”也由此极为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坠入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英才”孩子们天生就拥有非凡的才华,但这种自闭一旦形成,会严重影响他们将来的社会生活。可能会使孩子变成不完整的社会人,如果自闭症状严重的话,也有可能会变成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完全脱离社会的人。

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希望能尽早、准确地发现孩子的“英才性”,而且期待一次性发掘孩子的全部才能。但由于父母过高的期望和姿态,还没等孩子完全展露出潜在才能,孩子就被压得喘不上气,才能也被忽略掉。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孩子会因父母的影响或决定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被动地接受早已安排好的学业、工作、甚至于人生之路。这样长大的孩子必会逐渐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因此,如果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就应该把在塑造孩子为“英才”的同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自尊心是孩子作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对自己的正确了解和把握,也是对自身价值的准确判断。自尊心并不是人们对自身性格或特点的简单概括或判断,而是在不断反省自己、评价自己、评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重复调整和变化而得到的一种自我认识。但这种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能只依靠本人主观性的想法或想象。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判断是由朋友、父母、亲人、师长等周围人们所赋予和反馈的。自尊心的形成是人与人之间反复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在其中慢慢体会相互间的不同,逐渐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清晰认识,在相互作用当中评价自身价值的过程。

自尊心对孩子潜能的开发有很大影响。“英才”或有杰出才能的孩子大多都有些奇特的想法,有异于他人的精力和能力,自认为与众不同。这就很容易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加上周围的人并不理解,孩子因此就会有“我为什么会这样”的想法,其潜能也随之被埋没了。

若想让“英才”孩子对自身才能有正确的认识、能理解自己的与众不同是由于自身独特才能的影响,并对自身才能感到自信和自豪、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和接受考验,那么,让孩子形成自我尊重的意识就非常重要。下面,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自尊心较强的孩子与自尊心较弱的孩子相比,都有何区别。

自尊心较强的孩子

(1)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审视并认识自己。

(2)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不会感到不安或被人忽视,能够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3)对试图解决的问题表现执著,拥有较强耐力,对通过努力解决的问题或所获成果,拥有较高的成就感。

(4)能够坦然面对失败,不轻易放弃,探讨失败的原因,并敢于重新挑战。

(5)若发现其他孩子比自己拥有更为突出的才能,会给予认可,并虚心向他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6)敢于承认错误,不会为自己进行无谓的辩解或推卸责任,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7)尊重自己,同样尊重周围的朋友和亲人。

自尊心较弱的孩子

(1)因为缺乏对自我的价值认识,所以试图用过度的自我防御保护自己。

(2)人际关系方面,拥有较为敏感的受害意识,并因此喜欢自处、孤立的生活方式。

(3)认为现实的自我毫无价值或价值较低,因此,易沉迷于脱离现实的虚幻事物,像电视、游戏等。

(4)无法正确把握与周围人的关系,对周围的朋友和亲人无法准确进行评价,甚至将他们视为与自己相对立的“敌人”。

自尊心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或进行正常的社会和群体活动来说至关重要。树立自尊心、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对克服自闭倾向和自满心态也有帮助。这种自尊心的形成并不全是与生俱来的品性,事实上,自尊心的形成受周围环境和旁人的影响很大。通常情况下,孩子通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意识和自身人格。孩子用以判断是非对错的基准以及价值观通常都是来源于家庭和家人们的观点。因此,家庭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父母应时刻谨记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认识形成于家庭环境。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为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识,守护孩子尚未成熟的自尊心,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严格遵守的几条原则:

夫妻间的矛盾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孩子眼中原本应该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父母,却经常出现矛盾和争执,会在无形中对孩子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在长期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讲述友情、亲情的伟大,孩子会感觉难以置信,也无法接受。因为经常看到频繁争吵、发生矛盾的父母,孩子同他人相处时也会无意识地产生消极态度和扭曲的想法,最终会毁掉自己的人际关系,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进而对自身价值也会产生怀疑,产生自卑心理,易于做出极端行为。

即使孩子做出出乎意料的举动,也不应该盲目训斥

父母的训斥与严厉的批评会给孩子造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会丧失自信、表现懦弱。其实,孩子的每一举动都有其理由。即使无法理解,也要耐心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再三进行观察与思考,试着去理解孩子,体会孩子的感受。

不要将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相比较

与其他孩子的比较,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特别是“希望孩子像某某模范生一样该多好”之类的比较,极可能会毁掉孩子自身具备的潜能。尽量多说一些鼓励孩子、认可其能力的话语

不仅要表扬孩子的突出才能,还要对孩子的身体特征、行为、情绪等都给予赞扬和欣赏的目光。这样,孩子会慢慢地觉察到自己的价值和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将父母的爱作为对孩子的“奖赏”

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物质奖励,不仅无法起到持久的激励作用,而且极易造成孩子“取得进步=物质奖励”的错误理解。因此,父母想给孩子奖励以示鼓励,也要注意表达方法与额度。而且即使是给予物质奖励,也不能以简单地夸赞几句再给予物品为结束。父母还要针对奖励的物品寻问孩子的感想、决心,如果奖励的是玩具,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父母与孩子的这种交流与共处不仅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有助于形成孩子的自我尊重感。事实上,父母的这种关注与关爱才是对孩子的真正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