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7 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之路
看到正同父母进行问答游戏的孩子,为猜出正确答案,时不时还做出歪头端详、沉思苦恼样子,会觉得格外惹人怜爱、有趣。有时,对于父母的提问,孩子似乎想到了什么,却不知如何表达,歪着小脑袋,冥思苦想,一看到孩子的这种表情实在是禁不住会心一笑。其实,这种游戏不仅仅是与孩子之间的消遣。游戏必须以发现孩子潜在才能、开发智力、提高认知为目的。当然,在做此类游戏的过程中,父母无需过分强调学习的目的和形式。如果让孩子觉得与父母做这种游戏是一种负担和压力,那孩子会逐渐失去兴趣,原本作为娱乐进行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说是游戏,实质上却是变相地学习;应该用来尽情玩耍的时间,却被父母无端地占有,还美其名曰一起做“游戏”,孩子不禁会反感、觉得头疼。无论如何,对于孩子这的的确确是一种学习。即为了开发孩子的潜能,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中选择了“游戏”这种方式。既然这样,相伴孩子一起学习的父母也理所应当地对此做出分析与评价。但这种分析与评价不能停留于对孩子认知能力、学习程度的测试结果。特别是,对于无法准确区分“对”与“错”的幼儿阶段,父母更不能只依靠简单的测试数据来评价和判断孩子。再具体来讲,大多数父母对测试本身都心存质疑,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准确了解孩子有什么样的才能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与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仔细观察孩子。通过孩子一个又一个的行为举止、言语目光进行推断,推断出孩子究竟拥有什么样的才能,缺乏哪方面的能力。
“我的孩子在描述具体事物时,修辞非常丰富、表情也格外生动。比如,描述花蝴蝶时,不单纯说是一只长着花纹翅膀的蝴蝶,而是将其描述为长着迎春花花瓣般美丽翅膀的蝴蝶。还兴高采烈地说他看见那只蝴蝶在随风轻舞。总觉得这孩子不寻常、很特别。但是,能说出如此生动词句的孩子,却对画画毫无兴趣,能说得出却画不出,真是令人费解。”如果听到有位母亲这样叙述自己孩子,能看出来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相当发达,但也许视觉空间感相对较弱,在美术方面没什么天赋。当然,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观察相当缜密、细心,是一位既称职又赋有智慧的母亲。作为孩子的父母,能够如此详细、客观地讲出孩子在各方面的反应及表现差异,可以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做了细心地观察和记录,为把握孩子的才能了解孩子所擅长的领域付出了不少心血和努力。曾不只一次地听人们说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确言之有理。
如今,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通过写“育儿日志”的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最近,随着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母亲将“育儿日志”搬到了网上。把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生的趣闻或者孩子的照片,包括孩子出人意料的举动、搞笑的表情等每一个变化、每一个成长的脚印记录到父母的个人主页或博客上,与亲人好友共同分享孩子的快乐与童真,真可谓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妈妈们的“育儿日志”不仅包括孩子快乐的成长过程,有时也会记录下孩子生病、摔倒等意外。因此,“育儿日志”同时也是许多准妈妈们值得一看的生动的“育儿辅导教材”。但是,如果想进一步发现孩子的才能,也可以在原来“育儿日志”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新的形式——“育儿测试记录表”。将每一次和孩子一起玩的测试性游戏依次记录下来,对游戏的形式、目的、孩子的反应、有无特殊表现等都做一下详细地记录。这样分门别类地观察几次,就会很容易发现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和稍显才能的方面,以及孩子不太擅长的领域。并以此为依据,可向专业机构咨询寻求帮助,或者请教相关领域的幼儿教育专家。
其实,这种“育儿日志”并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观察和记录,同时也是父母对育儿过程的总结和反省。“育儿日志”不只包括同孩子共同进行的活动计划,还应写有一天的育儿总结、父母的自我反省等。即使父母拥有丰富的育儿常识和教育知识,但与孩子的实际接触中难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冲动或过失,或者在情急之下,再冷静的父母也可能说出过激的言语。重要的是,不能事后随意找个借口、敷衍了事,而应该深刻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做出那种行为?说出那样的话?原因是什么?这才是理智的父母应具备的正确姿态。如果说,人们平常记录生活琐碎与烦恼、拟定活动计划和检讨自身行为的文章就称作“日记”,那么“育儿日志”也应该包括孩子的每一个动作、表情以及父母的感悟与总结。
如果每天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父母会发现自己当初对孩子的期望正慢慢发生变化,而孩子的智能正逐步提高、潜在能力也开始渐渐崭露头角。换句话讲,父母将会亲眼目睹“记录影片”版的、孩子潜能的开发与发展过程。在孩子的这种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记录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表现显著的、或与孩子的潜能相关的各种行为表现、谈话内容以及孩子在生活上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再附之相关照片、孩子的努力成果、结论等具体证明,就足以成为值得留念的“孩子成长记录”。例如,为提高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可与孩子一起反复玩折纸游戏。此时,随着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地发展,折叠出来的纸模型也会随之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模型,在手工的精细度、操作熟练度、独立完成度等方面都会有些许的进步。父母可将孩子首次和最后制作的模型与观察记录一起留存,以便日后也能确切地把握孩子的智能发展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