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鸦片从土耳其向外传播
追溯起鸦片毒品最早的产地,从地理位置上确定,应该是亚洲的土耳其。
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欧洲东部,是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此地濒临黑海、地中海,终年雨水充沛、气候温和而又阳光灿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国家。
土耳其曾经有两种著名的野生花卉,极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一种是郁金香,而另一种就是罂粟花。
说起郁金香,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荷兰,联想到大风车、小木屋和繁花似锦的大片花田。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郁金香真正的故乡,其实并不是荷兰,而是土耳其。
16世纪的时候,欧洲的奥地利与亚洲的强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了战争。1554年,奥地利皇帝派了一个使者去土耳其讲和。奥地利使者在完成和平使命的归途中,在土耳其的一片荒漠里,突然发现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无比艳丽的酒杯形野花。他给这种野花起了个名字,叫做“Tulipa”(郁金香),然后,高高兴兴地把它带回维也纳的皇宫里,献给皇帝,当作是此次和平之行的一个纪念。
后来,维也纳宫廷的一个花匠去荷兰莱顿大学讲课,临行前,他顺手带去了几个郁金香种球。次年,这几株亚洲奇花一开花,便马上风靡了整个荷兰,当时的上流社会争相抢购,一株盛开的郁金香竟然卖到了3 000个金币。
因为荷兰的气候水土都很适合郁金香的生长,从此以后,这朵美丽的小花,便开始在荷兰的全国各地大量种植,“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年年岁岁,化作了荷兰田野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而荷兰的花农就是由此开始,创造出了一个世界性的产业——花卉业。
土耳其的郁金香给世界带来了和平、友谊及经济文化的进步,但是,土耳其罂粟花带给人类的,却是一个个悲惨的历史。
在土耳其东北部的群山之中,有一个贫瘠的省份,名字叫“阿芙蓉”(阿拉伯语音:AFyun)。在它的丘陵和山谷中,盛开着一片片野生的罂粟花。
这里的山民们很早就发现:从罂粟果的乳汁里提炼出来的膏块(熟鸦片),不仅有迅速止痛、止泻的药物作用,而且把少量的膏块和水吞食,还是一种上佳的提神剂。因此,自古以来,这个贫困山区的山民,很早就嗜食鸦片成风。
每当早春二月,漫山遍野火红紫白的罂粟花盛开。而罂粟花凋谢之后,从枝茎上就会长出一个个浆果。到了收获季节,村民们在罂粟果上割上几刀,乳白色的汁液便会流出来。第二天早晨,村民们把凝固成的褐色膏体收集在一起,再加热,煎熬成块状,这就制成了那种使人神魂颠倒甚至慢慢死亡的毒品——鸦片。
公元7世纪,鸦片这东西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逐渐地流向了世界。在唐朝的文献里,就已出现了对罂粟花的记载。在其后的上千年历史里,阿拉伯商人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陆陆续续地把罂粟花的栽培和鸦片烟膏的提炼技术,传播到中国来。开始时,罂粟花曾作为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栽种在中国一些人家的庭院中,但15世纪(明朝)的《医林集要》和16世纪的《医学入门》两部医书中,对罂粟果的破壳取浆、日光晒浆以及铁锅熬浆等制备鸦片的办法,便都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在这两部医著中,这种植物被称为“罂粟”,因为它的原产地是“阿芙蓉”地区,所以鸦片烟膏亦被称为“阿芙蓉”。
那么人们为何把这种东西称之为“鸦片”呢?原来,这是从英语的“Opium”一词音译过来的。18世纪的后期,一些英国奸商把这种“杀人如剑”的危险药物当作普通的消费品从印度偷送到广州出售,于是广东沿海的居民便按英语的读音,把这种东西叫做“鸦片”。
有文献记载可知,鸦片虽然很早就从土耳其传入中国,但历史证明,一千多年来,鸦片在中国一直都是被视为一种药品来谨慎地对待的,一贯都是用严格的进口管制和临床限制,来“取其利,抑其弊”,因而没有酿成对自身文明的伤害及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害。这千年的史实,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一些种族主义者关于“亚洲人道德风尚卑下,自古以来就沉迷吸毒”的诬蔑。
遗憾的是在18世纪以后,被一些殖民者偷偷运进而非法滥用之后,事情的性质才开始起了变化。原先的药品,开始转变为邪恶的毒品;历来受管制的合法贸易,开始转变为大规模的非法走私。当西方殖民者用尽一切卑鄙的手段来引诱中国居民滥用这种危险的药物并从中牟取暴利时,一场巨大的灾劫,便开始不知不觉地降临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历史正在证明,这场灾劫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灾劫,毒祸一旦被开启,往后的事情就自然有它自己的逻辑了。就在那场举世震惊的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才不过一百年的时间,毒祸开始了大规模的蔓延,最终,蔓延到了那些殖民者自己的头上,更加不幸的是,蔓延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头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