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
在一定量的抗体中加入递增量的抗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免疫复合物。用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复合物形成越多,浊度越高,依据标准曲线推算标本中的抗原含量。
(二)分类
免疫比浊分析按照仪器设计的不同分为比浊测定和散射比浊测定。比浊测定是测量由于反射、吸收或散射引起的入射光衰减,其读数以吸光度(A)表示。A反映了入射光与透射光的比率。散射比浊测定是测量入射光遇到质点(复合物)后呈一定角度散射的光量,该散射光经放大后以散射值表示。两者的比较见图3-4。
图3-4 散射比浊和浊度测定比较
经典的比浊测定有4个缺点无法克服,即操作繁琐、敏感度低(10~100μg/ml)、时间长和难以自动化。根据抗原抗体能在液体内快速结合的原理,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微量免疫沉淀测定法,即免疫透射浊度测定、免疫胶乳浊度测定和免疫散射浊度测定法。这3种技术均常规用于临床体液蛋白的检测,并已创造出多种自动化仪器。
1.免疫透射浊度测定 是极简便的方法,测定入射光因反射、吸收或散射后的衰减,读数以吸收度(A)或OD表示,反映了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比率。
2.免疫胶乳浊度测定 将抗体吸附于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上,遇到相应抗原,使胶乳颗粒发生凝集。单个胶乳颗粒在入射光波长内不阻碍光线透过,两个或以上胶乳颗粒凝聚可使透射光减少,减少的程度与胶乳颗粒凝聚的程度成正比,即与待测抗原量成正比。
3.免疫散射浊度测定 根据雷利(Rayleigh)公式,当复合物较小时呈全透射,透射与散射相当。当复合物大于入射光波的1/20时,形成不对称前向散射,90°以下角度测量散射光效果最佳,散射光量代表复合物的量。又分为终点散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速率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优于终点法,但终点法稳定性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