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言文学习法

文言文学习法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文言文的翻译可概括为:四词要求;五字方法;八句话的步骤。为了方便记忆,简称为文言文翻译的“四五八”。准确、通顺、直译、意译四个词,为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上述介绍了12种学习方法。“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方法,不能死搬硬套。

十二、文言文学习法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知道我国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要批判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地吸收古代优秀人物的高尚品德和进步思想;第二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才能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第三要知道一些古代的典章文化制度以及古人的生活习惯等常识。以上这些可以借助于注解说明或分析讲解之类来帮助理解,也可查阅《辞海》、《辞源》来解决。

文言文学习要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与一些虚词和文言句法的特点,掌握一些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异同方面的规律。

(一)古汉语常用实词学习法

古汉语常用实词,是学习文言文重要的内容,常用方法有:

1.把握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古汉语词汇跟现代汉语词汇比较起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单音词大大多于复音词,古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词为主体,同时也要注意复音词,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 双声叠韵,即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或叠韵造成的“连绵词”,如踌躇、匍匐、慷慨、徘徊、关关、依依、萧萧、苍苍;

② 一些专有名词,像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以及礼节称呼等等,是不能拆开讲的;

③ 由两个经常用在一起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如婚姻、亲戚、手足、爪牙、作息、得失、褒贬等。

2.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常用词大多数沿用到今天,其中词义用法古今完全相同和不同都只是少数,大量的是词义有了发展变化。比如“但”,古义为“只”,今义为“但是”,“因”古义为“于是”,今义“因为”,“行李”古义“使者”,今义“旅行所携衣物”等等。

3.掌握多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字多用,一词多义是古代汉语词汇的又一大特点。一个多义词,必定有一个是最早的原始的意义,这是本义,其他的意思都是由这个意义发展出来的,叫引申义。这种发展,或是对本义的抽象,或跟本义所指概念相关的另一概念,但都有线索可寻。怎样才能识别本义,经常阅读古人注解,看那个意思在古书中出现得最早;另外注意众多词义中比较具体的意思如“表”——外衣,“中”——中间,都比较具体即为本义;最重要的方法是靠分析字的形体结构。

4.要懂得字形与字义的密切关系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是用音标符号记录词的读音,而是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方法构成的形体来表达词的意义。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字形的分析,判断谁是本义,因为造字的时候一定会照顾词最原始的含义。如“莫”由四个“十”(“img35”在古字作“img36”,跟“艹”一样)和一个“日”组成,太阳落到草里去了,表示日落。因此,傍晚是莫的本义,后来莫借代作否定词用了,才另造了一个“暮”字。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形符表意,这就能起到辨本义的作用。比如页,甲骨画成一个头形,有眼有口有头发,一般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如:颠(头顶)、题(额头)、项(脖子)、顾(回头看)、顿(叩头)等等。

(二)文言句式学习法

1.判断句

现代汉语判断句主要通过判断词“是”来表现,而文言文“是”一般为指示代词,常见的有:

① ……者……也,翻译时加判断词“是”,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② 直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如:刘豫州王室之胄。

③ 单用“也”或“者”或“者也”连用表示,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的字是平子,是南阳西鄂人)。四人者:庐陵肖君圭君玉……(四个人是:庐陵肖君圭君玉……)。

④ 用“为”“乃”“则”“即”等表示,否定判断用“非”,如“项燕为楚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啊)。

2.被动句

现代汉语被动句常用介词“被”表示,文言较少,常见的是:

① 在动词前用介词“为”或“……为……所”表示,如:适为虞人逐(刚才被打猎的人追赶)。

② 用“见”“被”表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实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③ 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出主动者,如:君幸于赵王(你被赵王宠幸)。

3.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主要表现:

① 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你不聪明,真是到了极点)。

②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词,宾语提到动词前,如:汉王安在(汉王在哪里);在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不欺骗我啊)。

③ 介词结构后置,用“于”组成介宾结构,一般后置,如:战于长勺(在长勺打仗);用“以”组成介宾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来试试鞋的大小呢)?

(三)文言文翻译法

中学文言文的翻译可概括为:四词要求;五字方法;八句话的步骤。为了方便记忆,简称为文言文翻译的“四五八”。如图9-3所示。

img37

图 9-3

准确、通顺、直译、意译四个词,为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准确,即在理解把握原文词句意思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通顺,即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合乎逻辑,符合情理的翻译,清楚明白,流畅易懂;直译,即按照现代汉语对原文直接对译,做到字字落实,词词扣准,不随意改变句式或语气;意译,即照直译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或语序习惯,而只能照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如“卒相与欢,与刎颈之交”,直译为“终于共同和好,成为割颈子的朋友”。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习惯,意思不明白,使人费解,就应意译为:于是两人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但应注意,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能直译的尽可能直译,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步骤八句话,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一二句为第一阶段,初阅几遍原文,整体感知了解原文大意,称为整体感知阶段;第三至六句为第二阶段,从整体到部分,逐词逐句研读、细读、理解,包含对实词、虚词的准确把握理解,弄清词的本义,引申义与比喻义,弄清各种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与倒装等,理解内化试译,此为理解内化阶段;第七八句为第三阶段,对原文进一步理解领悟,根据现代汉语规范和语言习惯,前后贯通,合情合理对自己试译的译文进行修改调整,通畅顺达、准确明白无误地译写出来,此为翻译领悟表达阶段。总之,阅读翻译是有步骤,是照一定的阅读程序进行的,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翻译的基本方法五个字:留,凡古今义相同的的词一律保留,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国号、帝号、度量衡单位都可保留译写下来。换,古今义不相同,就应用现代汉语词汇把古义词汇替换下来,如“窃.计欲亡.赵走.燕”中带点的字词,就用后文中相应带点的词替换下来,译为“私.下.考虑想从赵国逃.到.燕国去.”。调,即某些句子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语法不合或习惯不同,翻译时作适当调整,如“宋何罪之有?”“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译为:“宋国有什么罪?”“墨子听到这消息,从鲁国动身”,把“何罪”调到“有”之后,把“于鲁”调到“起”之前。补,即把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或把单音节词补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或多音词,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译为“今天齐国,国土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把此处的“地方”两个单音节词补成为“国土方圆”,把省掉的“有”补充出来,并用括号表示是省略的成分。删,即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同词来表示,或译出来影响句子通顺畅达,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词语,就应删除,不译出来,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为“廉颇是赵国的良将”,……者……也,是判断句式,翻译时去掉,并增补判断词“是”,也可不增补,就译成“廉颇,赵国的良将”。又如“曰:‘夫战,勇气也’”,译为“回答说‘打仗是要全凭勇气的’”,把发语词“夫”在翻译时删掉。

上述介绍了12种学习方法。“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方法,不能死搬硬套。一种方法,在此有用,但在彼则不灵。只有灵活运用方法,才能使方法产生更大的学习效益。

在学习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不要满足现有书本上的东西。要不断总结,不断创造,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因为凡科学的东西都是在发展中成长完善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艺术也毫不例外。何况,学习方法必须适合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实际知识水平,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依照学习的基本规律,遵照学习的基本原则和不同的特点,不断总结出符合个人实际的学习方法,以真正发挥学习方法的艺术的特殊功能的作用。

丰硕的成果,属于勤奋进取的勇士,科学的方法则使勇士们如虎添翼,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总结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