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康瑞静
一、内容简介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几何意义,并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
二、学习者分析
在学习反比例性质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1.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3.反比例函数的作图。
三、学习目标,能力训练及情感与态度
(一)教学目标
1.从函数图像中获取信息,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二)能力要求
1.训练作图能力,识图能力
2.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情感和态度
1.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勇气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反比例的性质及几何意义。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运用。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回顾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和性质时,研究了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b的符号有关,还研究了函数的增减性,并请同学回答加以复习巩固。
问:反比例函数图像有怎样的性质呢?
(二)新课
1.各组分别画出y=、y=、y=的图像,并观察图像思考以下问题:
(1)图像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2)在每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你是怎么判断的?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你从哪知道的?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
老师出示投影片1:y=、y=、y=的图像。
学生回答:
(1)k>0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内。
(2)在每个象限内当自变量逐渐增大时,函数值逐渐减小。
判断方法两种:①从列表上可看出 ②在函数图像上任取两点作比较可得出。老师讲解并作示范。
在第一象限内任取两点A、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找到对应的x1,x2;y1,y2
因为在坐标轴上能比较x1、x2,y1和y2的大小。
可知x1<x2y1>y2所以在第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第三象限分析一样。
(3)双曲线逐渐接近x轴和y轴,但不可能与x轴、y轴相交。
①由作图可知
②由y=(k≠0)可知,自变量x不为0,双曲线不能与y轴相交。
∵当k≠0,y也不为0∴双曲线不能与x轴相交。
老师总结:当k>0时,函数图像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教师出示投影片2:y=、y=、y=的图像。
同样得出,k<0时,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图1
教师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
举反例x1<0<x2则y1就不大于y2,如图1所示
例: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________。
分析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说明k-1<0即k<-1,小于-1的整数只能是0。
例2:已知A(-1,y1)、B(2,y2)、C(3,y3)在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y1>y2>y3 B.y1>y3>y2
C.y2>y1>y3 D.y3>y1>y2
分析:两种方法可判
①画草图可得,如图得:y1>y3>y2
②B(2,y2)、C(3,y3)在同一象限内∵2<3∴y2<y3A(-1,y1)在第二象限,对应的函数值都在y的正半轴,而B(2,y2)、C(3,y3)在第四象限对应的函数值都在y的负半轴
∴y1>y3>y2
3.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如图2,过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任意一点A,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S矩形ANOM=|k|,如图所示
图2
结论:反比例函数y=(k≠0)中任意一组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xy=k
例3: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如图3,点M是图像上一点,MP垂直x轴于点P,如果△OMP的面积为1,那么k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
图3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得SΔOMP=即|k|=2
∵图像在第一、三象限∴k=2
教师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的内容:
(1)反比例函数y=的性质,当k>0时,图像在第一、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S矩=|xy|=|k|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既不能与x轴相交,也不能与y轴相交但当x的值越来越近于0时,y的值将逐渐变大,反之也成立,但永远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
学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体会到了什么数学思想,对今后思考问题,有什么帮助。
同学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让学生画出同类型函数的图像,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性质,在授课中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注意分类思想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