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孙 哲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后继必备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与应用。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速度c=3×108m/s,理解激光测距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做手影游戏,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阅读“光与影揭开了中国古文明的秘密”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为以后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
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二、设计理念
打破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整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仪器
激光笔、果冻、蚊香、水槽、豆浆、厚纸板、手电筒。
四、教学思路
光的直线传播
五、教学过程
续表
学习评价表
续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知的手影引入,学生通过做手影及踩影子游戏,亲身感受影子的形成原因,本次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得出结论。接着用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日食、月食的形成及小孔成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思路清晰,老师能较好地驾驭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探究物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归纳出物理知识,然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充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本节课后附有学生评价表,学生从探究精神、探究态度、探究行为习惯、探究方法与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在本节课的优点及不足。
不足之处:本节课演示实验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光在液体中的传播现象不够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