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教学设计
左 虹
一、教学思路
本课是一节高一音乐鉴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了解冼星海光辉一生的基础上,聆听冼星海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熟知大合唱的概念。因为课堂时间的关系,不可能一次听完所有的八个乐章,因此,我根据创作者的情感层次,将它分为“赞颂”(一、二、三乐章),“悲愤”(四、五、六乐章),“反抗”(七、八乐章)三个部分。在每一个层次中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欣赏。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思维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提高音乐欣赏课的功效,注重情感目标的发展。
二、教学年级
高一。
三、课程类别
鉴赏课、研讨课。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深刻了解诞生在抗日战争背景下的这部音乐巨作的社会价值,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进而实现“铭记历史”的教育目标。
2.认知目标
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情绪、风格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3.发展目标
通过实践、探究、评价等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
欣赏音乐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六、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乐章的表现方式,并将它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出来。
七、教学过程
1.展示大屏幕有关黄河的图片,并播放《黄河颂》的音乐背景。提问:你熟悉图片上的河流吗?(激发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导入新课)
2.师: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炎黄子孙在黄河两岸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翻开近代史,始终有一页我们无法抹去的伤痛,这位流淌在东方的伟大母亲亲眼目睹了中华儿女被日寇凌辱,中华大地任人践踏的凄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华儿女纷纷拿起武器向敌人宣战。在这样一群人中,有一位特殊的战士,他用音乐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用音乐为大众谱出呼声。他就是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
3.介绍音乐家,并导入作品《黄河大合唱》
4.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
分析作品八个乐章的情感层次
赞颂→控诉→反抗
选取不同感情中的代表作品欣赏
5.欣赏作品
(1)《黄河船夫曲》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体裁的歌曲?
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听完之后回答问题(劳动号子)(歌曲的速度变化是快——慢——快;力度变化是强——弱——强)
仿佛看见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
创造性体验:让学生喊出强劲有力的号子,体验一领众和的特点,并通过声音来统一动作。
师:同学们,这首歌仅仅是一首劳动号子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呢?(引出歌曲的社会意义)
(2)《黄水谣》
请同学先将歌词朗诵一遍歌词,将歌曲中的两种情绪表达出来。
提问:歌曲的创作手法是什么?A.对比 B.重复 C.模仿
作品是几段体结构?前后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讨论之后回答:是歌谣式的三段体,采用对比手法写成,第一段旋律抒情、明朗,是苦难人民对过去黄河两岸美好、和平、宁静生活的遐想。第二段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
唱旋律,进一步体验歌曲的不同情绪。
(3)《保卫黄河》
师:面对国破家亡,中华儿女不会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团结起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导入音乐)
提问:这首歌曲用到了什么创作方法:(重复)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轮唱)
体验轮唱的演唱,并指出这种演唱有什么特殊意义?
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6.总结“大合唱”的概念
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7.《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性
《黄河大合唱》的社会性:在全民抗日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一首战歌,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群众的革命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抗敌,为夺取抗战的胜利,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总结
70年过去了,《黄河大合唱》就像一位功勋卓越的老人,在祖国日益强大的和平年代,继续讲述着那段难忘的岁月。他的声音让我们不敢忘记历史;他的声音鞭策着我们努力奋进;他的声音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历史不再重演;为祖国的早日统一,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八、教学反思
《冼星海》是高一《音乐鉴赏》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单元。本单元以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为载体,使学生了解到了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诗,是近代中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我根据创作者的情感层次,将《黄河大合唱》分为“赞颂”(一、二、三乐章),“悲愤”(四、五、六乐章),“反抗”(七、八乐章)三个部分。在每一个层次中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欣赏。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主体性、开放性、个性化等原则,创设和谐、民主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参与了多种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音乐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只有一课时的时间,很多知识只是点到为止,学生活动后的自评、互评也显得有些仓促。如果再一次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将教学内容再细化、再精简,使主要的教学环节更加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