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关注滋生优越感
除了家长自身的行为和性格特征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外,孩子的整个成长环境——家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环境,包括家长给孩子营造出的整个家庭氛围,及所有家庭成员身上显现出的性格特质。而这种氛围就是通过家长对孩子的有意识地教育和引导来完成的。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没有谁能凭借一己之力驾驭生活。现实中,很多人正是因为狭隘自私,不能与他们互利共赢,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作为父母,更要懂得,通往成功的路上,孩子不应该孤军奋战。要警惕孩子陷入自私自利的境地之中。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自私性格呢?
过度关注让孩子产生优越感,这是造成孩子自私的根本原因,却又是最易被父母忽略的隐性原因。父母们往往认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应该时时刻刻关注他的一切,知悉他的冷暖,了解他的喜怒,挖掘他的心思,预知他的动机。这是身为父母应该做的事,不关注自己的孩子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对,完全正确!问题在于,关注和过度关注是不同的概念,也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很多爸爸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就做过了界。
请各位家长,特别是妈妈们看看以下几项你们做过哪些?
1.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孩欺负或被老师忽略,特别拜托老师甚至通过送礼的方式请老师多多关照自己的孩子。
2.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会在一旁监视着,担心孩子会吃亏,发现一点问题就立马走过去将孩子拉走,不让他和那些小朋友玩。
3.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怕孩子受累,自己背起小书包。
4.孩子五六岁了,仍然在给他喂汤的时候帮他吹冷。
5.即使孩子上幼儿园了,还是担心孩子怕黑或夜里下床走动时碰伤。
6.夜里孩子要喝水,会亲自把水送到孩子嘴边。
7.怕孩子受伤,不让孩子参加学校的长跑训练。
8.孩子要吃水果时会亲自帮他洗净,即使孩子自己洗过也会帮他再洗一遍。
9.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断地问他:“你饿吗?要不要吃点什么再做?”
10.偷看孩子的日记或偷听孩子的电话。
如果以上10项您做到了一半以上,那么,您对孩子的关注就有些过度了。
过度关注对于孩子的自私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所有人都应当关注我,我生来就优于常人”的错觉。在受到特殊对待的同时,孩子也会特殊对待自己,并对周围的环境提出特殊要求。一旦别人满足不了他的特殊要求就会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加强幼儿时代思维中的“我即世界”的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他人分享,也不会体谅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