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状况,关系到能否成才,而且影响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的人,长远来说,也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以说,对于心理活动处于多变期的青少年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使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与社会保持良好的适应尤为重要。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第一,要有远大的理想,昂扬的斗志。远大的理想和昂扬的斗志可使人处于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可激发人主动去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克服各种困难,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使自己处于高效而愉快的生活之中。这种有目标、有希望、有意义的生活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二,应正确地对待环境。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波动,例如生活条件不够理想、学习环境欠佳但一时又不能得以改善,等等。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尽力在干扰中求得适应,以稳定的情绪把不良环境带来的刺激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要善于把自己的理想、需求与社会的理想、需求统一起来,使自己的发展与社会同步,不去追求超越现实的幻想,不勉强去做办不到的事,也不因身处逆境而丧失信心。
第三,正确地认识自己。许多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造成的。特别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或者是出于心理防御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过高地估价自己,容易导致不能正确地对待现实,不能正确制定生活、工作、学习的目标,结果产生种种矛盾,增加了心理冲突,使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同样,也有的学生过分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凡事采取退缩的态度,对心理健康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处理好“我”与社会、与周围环境、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现实中发展自我,使自我健康成长。
第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实际生活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还可以确立自我价值和获得安全感。因此,在学校里与集体和谐一致,同年龄群体中有几个亲密的朋友,彼此能敞开心扉,真诚热情地互相帮助,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互接纳,是有益于心理的健康发展的。
第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俗语道:“笑一笑,十年少。”那是因为轻松愉快的情绪能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人的耐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人感到心情开朗、生活美好、意气风发,感到自己和周围环境都是美好的,并愿意为美好的世界和未来作贡献。可见,良好的情绪是有助于心理健康的。但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遭受一些挫折:学业的艰难使人焦急、考试的失败使人消沉、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使人郁闷、家庭的不幸使人悲伤等等。这时,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一些保持心理平衡的办法。比如,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从而失败后终日郁郁寡欢,为小小的瑕疵而无休止地自责,要把追求的目标定在自己能力可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把失败当作继续奋进、争取成功的阶梯;在遭遇烦恼、苦闷、悲痛等的刺激时,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暂时离开扰人的情境,恢复心理上的平静,或找信任的人,把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不让内心积存这些消极的情感。这些都有利于有意识、自觉地培养良好、积极的情绪。
第六,注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增强人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丰富多彩,对于心理调适是有益的。因为课余爱好可以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收到积极休息的效果;可以使剩余的精力和体力得到发泄,有益于身心健康,改善心情,消除心理压力;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广泛交朋友,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多方面的兴趣、有益的爱好,是一种积极的活动。
第七,要勤于用脑、善于用脑。勤于用脑、善于用脑是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为人脑有“用进废退”的特性,合理用脑可以使中枢神经的传导不会受阻碍,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不会失调,各种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也会增多,条件反射得到强化,这样人的精力就会越旺盛,越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趣。脑的健康会带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当然用脑也要注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一般来说青少年学生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工作和活动,保持稳定的情绪,就不必担心会用脑过度。
此外,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青少年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千万不要忘记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