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咨询
考试的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非常常见。调查表明,不少中学生考前睡不好觉,一听到考试就紧张,就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也慌了手脚,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情况严重的发展为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偏高的人,在重大考试前,通常有一系列的外部表征:运动性紧张,如肌肉紧张、周身感到疼痛、放松困难、烦躁不安等;自主性活动过度,如皮肤出汗、面色苍白、嘴发干、头晕、尿频、腹泻、脸红等;精神恍惚,如表情呆滞、注意力不集中、不现实感、缺乏耐心等;恐慌性逃避或攻击行为,如悲哀、拒绝合作、行为难以自控、言语表达能力异常等。
过度的考试焦虑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它可能导致大脑神经活动与抑制功能的失调,形成多种类型的神经症;由于它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心血管功能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过度焦虑不安的情绪降低了人体内的免疫机制等等。过度的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威胁也很大,它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心智操作效率降低;它使人情绪不稳,终日焦躁不安,遇事好冲动,自制力减弱;它使个体的心理反应过于敏感,经常猜疑或挑剔,不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它使个人的社会适应力大大减弱等等。
同时,过度考试焦虑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消极作用,影响水平的发挥。首先,容易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把注意力分散在各种各样的多余担心和动作上,如想到考不好怎么办,这门考不好会影响总分等,同时伴有身体紧张,使注意无法集中,扰乱应试过程;其次,它会干扰回忆过程,过度焦虑者头脑昏沉,记忆库中储存的信息出现混乱,造成错答、混答,影响考试成绩;再次,它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思维过程包括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过度焦虑者的思维活动陷入混乱和凝固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过程。
过度考试焦虑存在如此之大的危害,那么在应试心理上如何加以调整,掌握考试的主动权呢?
首先,考生平常应注意客观评价自己,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不要过分地注意于横向比较,无论自己学习处于好、中、差哪一个档次,所要求自己的都应是:我的现在比以前是否有进步、我的学习潜力有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我是否能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无论别人对自己是怎样的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在经过平常的努力和充分的复习准备后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即使不能完全达到,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
其次,考生们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考前复习计划,在老师的带领下抓住自己的薄弱点,合理地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进程。有了计划,按步实施,可以做到心中不慌,手中不乱。在制定计划时,考生要注意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辅之以一些必要的课外书和课外习题。
再次,要注意调整自己的考试动机。考试动机对考试的成败影响,可谓至关重要,因为自己应试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此动力支配下产生的。一些迫于外在压力的考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常表现出信心不足、动机不强,甚至考试焦虑。此时,应学会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把考试作为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一种挑战,强大的内部动机可使自己不容易受各种挫折的影响,持久性强。在制定目标时,也要切合实际,符合自己实际能达到的水平。
另外,考前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备好各种文具、各种考试必需品等;考试中注意做题技巧,如先做易的后做难的,稳扎稳打,科学安排考试的时间等。
对于已有高度考试焦虑的同学,可在心理咨询员的指导下,做一些必要的训练和治疗,以尽快摆脱习惯性焦虑,如自信训练、系统脱敏和放松训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